[发明专利]5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9811.9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9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强;林承江;潘立波;李立军;胡宽辉;孙方义;王立辉;王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38;C22C38/26;C22C38/06;C21D8/02;C21D1/2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500 mpa 冷轧 双相钢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双相钢的制造方法,具体是一种5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不断发展及乘员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高强钢在汽车白车身中的比例及用量快速增加,双相钢因其具有高强度、低屈强比和良好的成形性,越来越受到汽车工业界的青睐,在汽车上应用比例在不断提高。双相钢分为冷轧双相钢、热镀锌双相钢以及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相比而言,镀层双相钢除具有优异的性能外,还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能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耐锈蚀穿孔能力,目前双相钢主要应用于中高级轿车的结构件和加强件。冷轧非镀层双相钢具有成本低、性能优异等特点,而高表面质量镀锌双相钢在保证力学性能及成形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镀层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锌层厚度、锌层附着力、耐蚀性及涂漆性等表面指标也要符合用户要求。目前,高性能及高表面质量双相钢的生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工艺敏感性高、性能波动大、表面质量影响因素多且控制环节复杂,生产难度很大,这些问题也是困扰各大钢厂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屈服强度低、抗拉强度高、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高的5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5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钢材通过冶炼浇铸成板坯,经冷却后,重新将铸坯加热至1200~1300℃,保温时间160分钟以上,热连轧粗轧温度为1040~1100℃,终轧温度为860~900℃,卷取温度560~680℃;热轧钢卷经冷却后在五机架酸轧机组上进行酸轧,冷轧压下率50~75%;酸轧后冷硬卷进行连续退火,连续退火温度为770~840℃,带钢速度70m/min以上,过时效温度控制在260~310℃范围,退火后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0.4~0.9%;也可将酸轧后冷硬卷进行连续退火并镀锌,连续退火均热温度为770~840℃,带钢速度60m/min以上,快冷末端温度为470~520℃,退火后进行光整,光整延伸率0.4~0.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钢材的化学成分为C:0.07~0.09%;Si:0.25~0.35%;Mn:1.75~1.85%;P:0.012%以下;;Cr:0.2~0.3%;Alt:0.02~0.07%;Nb:0.015~0.025%;限制元素S:0.005%以下;N:0.005%以下,余量为Fe。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该技术方案可生产出500MPa级冷轧双相钢,可用于工业大生产。方案通过合适的化学成分与生产工艺控制,所得产品具有屈服强度低、抗拉强度高、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高及成型性能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轮、保险杠、悬挂系统及其加强件等汽车结构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5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钢材通过冶炼浇铸成板坯,经冷却后,重新将铸坯加热至1200~1300℃,保温时间160分钟以上,热连轧粗轧温度为1040~1100℃,终轧温度为860~900℃,卷取温度560~680℃;热轧钢卷经冷却后在五机架酸轧机组上进行酸轧,冷轧压下率50~75%;酸轧后冷硬卷进行连续退火,连续退火温度为770~840℃,带钢速度70m/min以上,过时效温度控制在260~310℃范围,退火后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0.4~0.9%;也可将酸轧后冷硬卷进行连续退火并镀锌,连续退火均热温度为770~840℃,带钢速度60m/min以上,快冷末端温度为470~520℃,退火后进行光整,光整延伸率0.4~0.9%。
所述钢材的化学成分为C:0.07~0.09%;Si:0.25~0.35%;Mn:1.75~1.85%;P:0.012%以下;;Cr:0.2~0.3%;Alt:0.02~0.07%;Nb:0.015~0.025%;限制元素S:0.005%以下;N:0.005%以下,余量为Fe。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1)钢材的化学成分:C:0.05~0.10%,Si:≤0.02%,Mn:1.2~2.0%,P:≤0.015%,S:≤0.010%,Als:0.01~0.08%,Cr+Mo≤0.8%,Nb:0.001~0.03%,N:≤0.005%,其余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9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井泵
- 下一篇:一种搪玻璃用高强中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