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乙烯悬浮聚合后处理生产超白聚氯乙烯树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9604.3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3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琳;刘宝东;高悦;周爱存;陈福新;桑兆虎;苏永学;杜建军;赵丽颖;刘黎;王峰;周云飞;李德军;刘洋;李明;徐建玲;孔令媛;乔梁;吕彦玲;赵亮;张克强;鲍雷雷;刘思佳;陈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20 | 分类号: | C08J3/20;C08L27/0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明淑娟 |
地址: | 06330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乙烯 悬浮 聚合 处理 生产 聚氯乙烯 树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超白聚氯乙烯糊树脂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氯乙烯悬浮聚合后处理生产超白聚氯乙烯树脂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将乙醇12~18份,液体石碳酸1~3份、蓝色素类物质4~8份以及去离子水400~600份,按质量比例,配置增白助剂;将增白助剂经去离子水分散稀释后加入聚氯乙烯聚合后浆料中,搅拌均匀、离心、干燥后制得高白度聚氯乙烯树脂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增白效果好:2)、增白效率高:因增白助剂为水溶性高分散度溶液,蓝色色素分子被树脂颗粒褶皱吸附,在蓝光‑黄光互补的作用下消除树脂发黄的现象,由于色素分子在浆料中被充分分散,着色效率大幅提高;降低后期树脂下游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白聚氯乙烯糊树脂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氯乙烯悬浮聚合后处理生产超白聚氯乙烯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生产通用型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砖、人造革、型材、管材、包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应用领域,白色聚氯乙烯塑料制品本身对树脂白度有较高的要求。而对着色塑料制品而言,树脂白度也影响后期的着色性能。因此,聚氯乙烯行业整体对树脂白度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聚氯乙烯生产企业,通常采用汽提减少树脂产品中的氯乙烯单体残留和降低干燥温度的方式,减弱树脂的黄变现象。聚氯乙烯制品加工企业,通过在加工过程中加入钛白粉遮盖、荧光物质增白等方法提高制品白度。而国内目前尚未有在聚氯乙烯聚合后通过蓝光-黄光互补光学原理进行增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蓝光-黄光互补光学原理进行增白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氯乙烯悬浮聚合后处理生产超白聚氯乙烯树脂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将乙醇12~18份,液体石碳酸1~3份、蓝色素类物质4~8份以及去离子水400~600份,按质量比例,配置增白助剂;
、将增白助剂经去离子水分散稀释后加入聚氯乙烯聚合后浆料中,搅拌均匀、离心、干燥后制得高白度聚氯乙烯树脂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增白效果好:将树脂产品初始白度提高1.5~2%。根据国家标准GB/T 15595-2008,取待测聚氯乙烯树脂产品10±0.5g,在受热(160±2)℃温度下均匀受热10min(10min±5s),然后用白度仪测定试样表面对规定的光源漫反射的辐射能,与相同条件下全反射漫射体(标准色板)的辐射能相比较,测试得到老化白度数据,与普通树脂相比较,老化白度可提高1.5~1.8%。
2)、增白效率高:因增白助剂为水溶性高分散度溶液,蓝色色素分子被树脂颗粒褶皱吸附,在蓝光-黄光互补的作用下消除树脂发黄的现象,由于色素分子在浆料中被充分分散,着色效率大幅提高,每m3浆料仅需使用8~12ml增白助剂,折每吨聚氯乙烯树脂产品仅需32.7~49.1ml增白助剂。
3)、降低后期树脂下游加工成本:由于本方法是在树脂生产过程中,氯乙烯聚合后浆料体系内的水溶性环境下增白,色素呈分子级分散状态,且在水中有更好的流动性,易于分散,增白效率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9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沙发
- 下一篇:一种用于橡塑的石墨烯微片增强母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