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灸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9014.0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4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人杰;徐前;徐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人杰 |
主分类号: | A61K36/282 | 分类号: | A61K36/282;A61K36/47;A61K9/70;A61P11/00;A61P15/00;A61P13/12;A61P15/08;A61P29/00;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61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中药领域的膏药,尤其是一种艾灸贴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不用针就能达到穿透效果的灸,无副作用无伤害,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绿色养生疗法。艾灸具有调理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补虚益气,补中理表,补虚益气,补中理表,防病保健,强身益寿的作用。
现有艾灸法是通过对艾条、艾绒充分燃烧,使其艾叶油挥发,结合挥发出的艾草油和产生的短波红外线对人体进行调理的,起到治疗、抗菌的目的。而它的弊端在于艾叶充分燃烧后,艾叶油在空气中扩散,没有完全被机体吸收,造成艾叶油中的有效成分浪费过大,人体吸收较少的局面。现有艾灸法是在皮肤上方点燃、燃烧,最高温度可达120℃以上,温度过高会使皮肤有烧伤、灼伤的危险。且灸疗时间不一,只能使药物有效成分到达真皮层。而且,艾灸对于操作者的专业技术要求高,艾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污染环境,温度不容易控制,老年人皮肤对温度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老年人自己用时很容易烫伤,而且,艾草油大部分在空气中挥发,真正作用于人体的非常少,导致了严重的浪费。传统的膏药中一般都添加有铅丹,用铅丹做膏药时,对油温要求高,需要100℃以上,会产生大量浓烟,污染环境,而且铅丹有毒。用松香做膏药,无毒无残留,无环境污染,对油温要求低,松香融化即可,几十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艾灸法与膏药相结合,研制出了一种艾灸贴,利用艾灸贴进行艾灸治疗,通过穴位贴使艾草药油缓慢有效被人体吸收,穴位刺激,祛风除湿,散寒活血。完全克服了现有艾灸法灸疗时间不一,人体吸收少,原料浪费大等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艾灸贴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艾灸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芝麻油300-800份、艾叶300-800份、透骨草100-500份、伸筋草100-500份、川穹100-300份、松香1000-2000份、冰片250-500份;
其制备方法为:
A、炼油:将300-800份的芝麻油加热至80-90℃,然后将300-800份艾叶分成五份,逐次放入加热后的芝麻油中,并逐次炸至焦黑后捞出,然后将透骨草100-500份、伸筋草100-500份、川穹100-300份均分成多份,每份100份,逐次放入前者的芝麻油中炸至焦黑后捞出,待油液冷却后滤掉药渣,得药油液;
B、熬制艾灸膏:将松香与药油液混合、加热并搅拌均匀至粘稠状,得艾灸膏,其中,松香与药油液的配比为3:1;
C、制备艾灸贴:待步骤B中得到的艾灸膏冷却后,加入250-500份的冰片,搅拌均匀后滩涂膏贴,既得该艾灸贴。
作为优选地,该艾灸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芝麻油500份、艾叶500份、透骨草300份、伸筋草300份、川穹300份、松香1500份、冰片400份。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该艾灸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芝麻油600份、艾叶600份、透骨草400份、伸筋草400份、川穹400份、松香1700份、冰片500份。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步骤中松香与药液油、冰片的重量配比为3:1:0.8。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步骤中得到的药液油中芝麻油、艾叶、透骨草、伸筋草、川穹的重量配比为5:5:3:3:3。
本申请中的艾叶油由艾叶提取所得,《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温经祛湿,散寒,平喘止咳,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经现代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可以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艾灸膏的用途。
1、艾叶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经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统药理学研究表
明,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均与其平喘作用有关。
2、艾叶油0.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镇咳作用。
3、艾叶油具有祛痰作用。
4、艾叶油具有作用。2%吐温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每毫升含艾叶油25微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剂量0.8ml/100g和0.3ml/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人杰,未经徐人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9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