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8473.7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2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尹凯;金岩磊;葛立青;王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00 | 分类号: | G06F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接线 自动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包括:读取电网厂站的一次模型,生成数据库及一次设备拓扑连接关系,从而判别出电网厂站接线图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根据厂站接线图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以及使用者对地区习惯、规范的设置,选取对应的自动成图算法,对一次设备图元进行布局并进行连接,并配置颜色、标注,根据设备名称将画布上的一次设备与数据库中对象进行自动关联,记录使用者生成后的厂站接线图的修改,并更新至模板,供下次更新电网厂站接线图使用。本方法可以提高电网厂站接线图的制作效率,适应不同电压等级、各种接线方式,并自动完成颜色、标注配置,让使用者减少二次配置,从而实现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的更新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发电厂及变电站本质是电气一次设备通过电气连接实现电能量的变换和传输,厂站接线图从更高、更全面的图形方式反映了单一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电气设备组合即电力系统资源的功能。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厂站端拓扑日益复杂,其相应自动化及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电网图形的制作工作量也大量增加。目前电网厂站接线图仍以手工绘制为主,效率较低,容易出现人为错误,需要后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校核。各地区电力公司相继颁布了变电站自动化图形界面规范,规定了图形界面相关的图元、标注、颜色和接线布局的具体要求,对电网厂站接线图绘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自动成图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配电网。配电网接线方式相对简单,电压等级也较少,可以采用固定的自动成图算法。厂站接线图包含电压等级多,接线方式也多。配电网的自动成图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厂站接线图这种复杂情况。随着智能电网发展,关于如何提高厂站接线图的生成效率的研究开始深入起来。研究的一种方向是将外系统的图形直接导入,例如在制作全站系统配置文件SCD或者公用信息模型CIM同时附加可缩放矢量图形SVG,但由于不同系统制图时画布大小、标注格式、颜色配置无法保证完全一致,因此导入后的图形无法直接使用,后期需要大量时间按照地区使用习惯、规范进行调整,生成效率提高不明显。研究的另一个方向是自动生成,目前已有方法都是之前布局算法的改进,经过测试无法适用于实际系统,经分析这是由于受地区使用习惯、规范限制,同一幅厂站接线图的布局方式变化较多,例如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监控系统图形界面规范》规定“同一电压等级的主设备间隔顺序应按照现场实际间隔顺序”,单纯依靠算法无法适应这种需求。另外,目前已有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忽视了设备标注、设备颜色配置、文字颜色、文字字体等自动生成,仅关注一次设备的布局及其之间的连线。因此,目前的厂站接线图的自动生成方法仍需要大量时间进行二次加工,导致制作效率并不高。此外,无论是将外系统的图形直接导入还是目前已有的自动生成方法,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更新流程。如果厂站接线图制作完毕后,使用者做了二次调整,重新生成后会使这些二次调整丢失,造成额外的重复工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能够根据地区习惯、规范要求自动生成电网厂站接线图,并能够在更新时保留上次使用者所作的修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步骤包括:
1)读取电网厂站的一次模型,通过一次模型的解析生成数据库及一次设备拓扑连接关系;
2)根据一次模型的解析生成数据库及一次设备拓扑连接关系,判别出电网厂站接线图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根据厂站接线图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以及使用者对地区习惯、规范的设置,选取对应的自动成图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84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岩心重构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水库成库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