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剥线自动一体化的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17926.4 | 申请日: | 2017-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5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国宇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一体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剥线设备。
背景技术
线缆自动剥线机,是一种将电线等外包裹的塑料外皮与金属芯剥离的机器,是集机电一体化产品,广泛适用电子行业、汽摩配行业、电器、电机等行业的导线的定长定量切断,剥皮加工,由于线径大小及材料及组成不一样,有不同的适宜机型:短细线型、大平方型、排线型、护套线,同轴线型等电脑剥线机,是机械行业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机械,人们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依赖各种机械自动化,而剥线机就是现在最能帮助人们生产的机械,目前虽然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自动剥线机,但是对于大平方的剥线机,目前大部分在使用机型的剥线范围还是有很大的限制,对于更大平方的线缆,其剥线效果并不好,操作不方便且增加人工剥线强度,自动化程度低,因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并且现有的剥线机不能剪切线缆所规定的长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剥线自动一体化的设备,可以自动进行电缆的剪切、剥线,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剥线自动一体化的设备,包括控制箱、前罗拉、后罗拉,所述控制箱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箱上表面设有显示装置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装置和控制面板连接,所述前罗拉、后罗拉位于所述控制箱的侧面,所述前罗拉与所述后罗拉之间设有切刀装置,所述切刀装置与所述后罗拉之间设有导线管,所述前罗拉与步进电机一连接,所述后罗拉与步进电机二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一、步进电机二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线管为横向摆放的“T”字形。
优选地,所述控制箱侧面设有切刀装置按钮、左右调节按钮、上下调节按钮,所述切刀装置按钮与所述切刀装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左右调节按钮、上下调节按钮与所述前罗拉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用于调节前罗拉的左右、上下位置。
优选地,所述后罗拉的后方依次设有牵引孔、张力调节装置和导线口。
优选地,所述张力调节装置由上下两排辊轮错开排列组成,电线从上下两排辊轮之间穿过,所述辊轮为横截面积先逐渐减小后增大的拉法尔管形状。
优选地,所述切刀装置包括上切刀、下切刀、固定块、气缸,所述下切刀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气缸通过所述固定块固定,所述上切刀设有倒“V”字形刀口,所述下切刀设有“V”字形刀口,所述下切刀通过气缸沿所述上切刀运动,使得两相对放置的“V”字形刀口进行切割活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切、剥线自动一体化的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自动裁切剥线装置以及自动放线以及收线装置,集线缆剥线裁切、放线、收线于一体,继而有效保证了线缆的自动剥线,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操作工序,继而有效降低人工操作强度以及人力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实用性高,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切、剥线自动一体化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切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控制箱,2—显示装置,3—切刀装置按钮,4—左右调节按钮,5—上下调节按钮,6—切刀装置,61—固定块,7—前罗拉,8—导线管,9—后罗拉,10—牵引孔,11—收集箱,12—张力调节装置,13—导线口,62—上切刀,63—下切刀,64—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国宇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国宇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7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