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快速电检的气动锁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6574.0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袁荣;张巍;费凌翔;吴倩倩;王涛;王静;周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中科智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快速 电检 气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线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快速电检的气动锁止结构,包括一工作面板,该工作面板背部安装有调节支架,所述工作面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电检装置,该电检装置包括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检测器,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上下间隔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在第一卡扣的底部的两侧,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上的输出端上均设有锁止块,所述第一卡扣的顶部两侧设有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检的输出端与检测器固定连接,检测器内设有若干个检测柱,检测器内对应每个检测柱均设有一个弹簧。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较强,能有效增加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快速电检的气动锁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线束制作越来越复杂,制作难度及工时越来越大,而在线束的生产过程中,后工程总装所占时间最大,而布线又占总装时间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由于线束的导线数量较多、长度各异且比较长,因此在布线时容易发生缠绕、绞线现象。目前,通常都是在流水线上作业,流水线上有若干工装板,其首先要将连接器卡固在工装板上,随后再将导线插入连接器内,最后再将线束通过扎带绑紧。
连接器分为公头和母头,导线一端固定在母头内并通过母头外壳上螺丝拧紧,导线另一端安装有端子插头,插头固定紧密插接在导头内并凸出于公头外部,公头和母头相互插接,插头插接在母头的插孔内才能使线路连通。为了避免因为人工的原因,插头没有紧固插接在公头内,导致线路无连通,线束在生产后都需要对公头进行检测。
现有的检测工具通常一次只能对一个线束的公头进行检测,其效率较为低下,并且检测过程前需要通过夹具将线束两端的连接器进行锁固,检测后还需要将夹具解锁才能将线束拿下更换下一个线束进行检测,因而进一步使生产效率变得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快速电检的气动锁止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快速电检的气动锁止结构,包括一工作面板,该工作面板背部安装有调节支架,该调节支架用于支撑工作面板,使工作面板与地平面处于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工作面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电检装置,该电检装置包括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检测器,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上下间隔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在第一卡扣的底部的两侧,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上的输出端上均设有锁止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能够驱动各自对应的锁止块向第一卡扣的水平移动,所述第一卡扣的顶部两侧设有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检的输出端与检测器固定连接,检测器内设有若干个检测柱,检测器内对应每个检测柱均设有一个弹簧,工装状态下,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驱动检测器向第一卡扣的上端面直线移动,每个检测柱均抵触在一个被检测物体上,检测柱相对于检测器向远离第一卡扣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器包括相互卡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检测柱和弹簧均安装在下壳体内,上壳体顶部内壁对应每个检测柱均设一对触发片,每对触发片在未受压时处于分开状态,用于快速电检的气动锁止结构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应每对触发片均设有一个指示灯,指示灯的两极通过线路与一对触发片连通,检测柱在相对于检测器向远离第一卡扣的方向移动时,检测柱的顶部最终抵触在一对触发片中处于下方一个触发片上,下方的触发片在受压时与另一触发片接触从而使指示灯亮起。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若干蜂鸣器,每个蜂鸣器均对应一个电检装置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内对应每个检测柱均设有一个圆柱型的通道,所述检测柱安装在通道内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检测柱的底部螺纹连有环状的抵接件,所述下壳体上位于每个通道的上方均粘接有一限位件,所述弹簧套设在检测柱上,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触在抵接件和限位件上,所述检测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外部向两侧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该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与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中科智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中科智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6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靠性测试用系统板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