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优化电能质量扰动分类器ELM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5018.1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2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于志勇;张增强;陈伟伟;吕盼;宋新甫;车勇;彭生江;胡常胜;董力通;边家瑜;田寿涛;徐龙秀;安琪;辛超山;翟旭京;周专;付高善;高明;李庆波;许叶林;张峰;余中平;关洪浩;刘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1R31/00;G06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9 | 代理人: | 冯燕云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化 电能 质量 扰动 分类 elm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优化电能质量扰动分类器ELM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能质量问题愈发明显。电能质量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是对电能质量暂态扰动信号进行分类。现有的较多单一的分类器的设计受噪声等方面的影响较为严重,存在设计过于复杂且成本较高的缺点,难以满足电力系统中海量扰动信号分析的分类效率要求。
电能质量暂态扰动其实质性的问题是暂态电压问题。一般暂态的扰动类型主要有电压暂升、电压暂降、冲击振荡、短时中断等。实际中,一般会将电压暂升、电压暂降、暂态振荡、电压短时中断、谐波及闪变等多种现象同时进行区分和识别。暂态扰动的分析一般分两个步骤,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
当前大多数分类器受噪声的影响较大,且在训练过程中耗时较长,无法满足实际环境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分类要求。国内相关的产品主要集中于电能质量数据的采集等功能,缺少对电能质量故障类型分类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优化电能质量扰动分类器ELM的方法,以为电能质量扰动识别的分析与治理提供有效的依据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优化电能质量扰动分类器ELM的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1: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进行S变换,建立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模型,并提取电能质量扰动特征数据;
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电能质量扰动特征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后的数据,ELM进行参数选择设置,然后训练并测试设置参数;
步骤3:基于遗传迭代算法对步骤2得到的参数进行优化;
步骤4:对步骤3优化后的ELM进行适应度评价,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如果是,则得到最优特征子集设置,如果否,则继续执行步骤3。
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为,输入信号为h(t),经S变换后为S(τ,f)
其中,g(τ,f)为高斯窗,参数τ用来调节高斯窗时间轴上的不同位置,σ=1/|f|;
S变换的离散表示为
其中,N代表总采样点数,j和n=0,1,...,N-1;
离散S变换后得到一个二维复数矩阵,对其求模即得到S变换时频模矩阵STMM,该矩阵行向量反映信号在特定频率下的时域分布,列向量描述某时刻信号幅频特性。进一步地,所述ELM具体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所述输入层有n个神经元,对应n个输入变量;所述隐含层有l个神经元;所述输出层有m个神经元,对应m个输出变量,其中,对应隐含层第k个神经元与输入层第h个神经元间的连接权值a为,
对应隐含层第i个神经元与输出层第k个神经元连接权值b为:
隐含层神经元的阈值c为
c=[c1 c2 … cl]Tl×1(6)
假设有Q个样本训练集,设输入矩阵X和输出矩阵Y分别为:
假设隐含层神经元的激活函数为k(x),则网络输出F为
F=[t1 t2 … tQ]n×Q (9)
其中ai=[ai1 ai2 … ain],xj=[x1j x2j … xnj]T
式(10)可变形为
Ha=F' (11)
其中,F'为矩阵F的转置;H代表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输出矩阵。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ELM进行参数选择设置,然后训练并测试设置参数,具体为对ELM隐含层输入权值和偏置向量的参数选择进行训练和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根据ELM的电能质量扰动特征组合数据,构造遗传运算中的种群个体,对染色体进行编码,而后对遗传群体的特征组合进行参数设置,得到最优特征子集。
进一步地,所述对遗传群体的特征组合进行参数设置具体为,对种群个体的特征组合进行变异和交叉运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5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