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14577.0 | 申请日: | 2017-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2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唐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456 | 分类号: | H04B7/0456;H04B7/0452;H04B7/0426;H04B7/024;H04B17/39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imo 无线 传输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预先配置了有源天线阵列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建立3DMIMO信道模型;
步骤B:当所述有源天线阵列中的部分有源天线单元发生故障时,自动重新配置有源天线阵列来实现冗余;
步骤C:通过所述3D MIMO信道模型生成3D预编码矩阵,形成在两维方向上均具有高分辨率的波束赋形矢量,获得多用户复用增益;
所述基站通过生成3D预编码矩阵,形成窄波瓣、方向性强的波束赋形矢量,扩大用户有效信道增益,抑制多用户之间的干扰,降低小区内及小区间的干扰,降低基站和用户设备终端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或者通过所述3D MIMO信道模型生成3D预编码矩阵,形成在两维方向上均具有高分辨率的波束赋形矢量,在第二维度实施虚拟的小区划分;在多用户场景下,同时为多用户提供服务,使系统获得多用户复用增益;
复用增益将要传送的数据分为多个数据流,在不同的天线上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天线阵列由多个有源天线单元组合而成;所述有源天线单元包括天线单元、馈线单元和射频单元。
3.一种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先配置了有源天线阵列的2台基站,3台用户设备终端,通过对基站和用户设备终端之间的3D MIMO信道进行测量建立的3D MIMO信道模型;
所述有源天线阵列由多个有源天线单元组合而成;所述有源天线单元包括天线单元、馈线单元和射频单元;
用于满足高速通信的需求的基带处理模块;
用于完成采样滤波、同步控制、射频子板控制功能的射频模块;
用于作为基站的发送端的核心、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模块;
所述有源天线阵列、基带处理模块、射频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均遵循uTCA架构设计原则,且各个模块相互之间通过PCIe接口或者Gigabit以太网接口进行信息交互;
将预先配置了有源天线阵列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建立3D MIMO信道模型;当所述有源天线阵列中的部分有源天线单元发生故障时,自动重新配置有源天线阵列来实现冗余;通过所述3D MIMO信道模型生成3D预编码矩阵,形成在两维方向上均具有高分辨率的波束赋形矢量,获得多用户复用增益;
所述基站通过生成3D预编码矩阵,形成窄波瓣、方向性强的波束赋形矢量,扩大用户有效信道增益,抑制多用户之间的干扰,降低小区内及小区间的干扰,降低基站和用户设备终端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或者通过所述3D MIMO信道模型生成3D预编码矩阵,形成在两维方向上均具有高分辨率的波束赋形矢量,在第二维度实施虚拟的小区划分;在多用户场景下,同时为多用户提供服务,使系统获得多用户复用增益;
复用增益将要传送的数据分为多个数据流,在不同的天线上进行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台基站各配置一个8x8有源天线阵列,基站配置有源天线128套;所述3台用户设备终端上使用与基站相同的有源天线,每台用户设备终端配置一个2x1的有源天线阵列,用户设备终端共配置有源天线6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满足各种算法的复杂度和实时性需求,所述基带处理模块按实际需要配置1-2块基带板,每块基带板上具有多片高端DSP芯片和FPGA芯片,各处理芯片之间采用高速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单板处理能力达300000MMAC,所述基带板提供多个12.5Gbps的高速串口以及多个千兆以太网,满足高速通信的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有源天线的工作频宽为20MHz,最大发射功率为5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45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