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回收岩浆岩型磷矿中磷、铁和钛矿物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13445.6 | 申请日: | 2017-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3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韩跃新;李艳军;郭文达;朱一民;刘杰;吕良;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3B7/00;B03D1/001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回收 岩浆岩 磷矿 矿物 方法 | ||
一种综合回收岩浆岩型磷矿中磷、铁和钛矿物的方法,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岩浆岩型磷矿石的原矿进行粗碎;(2)进行细碎后筛分;(3)将细碎矿给入一段球磨机进行粗磨;(4)将一段溢流产品进行一粗三精两扫的正浮选;正浮选精矿作为磷精矿;(5)将浮选尾矿二段细磨,水力旋流器分离出二段溢流产品;(6)将二段溢流产品进行两段弱磁选;(7)将两段弱磁选获得的全部弱磁选尾矿给入搅拌磨进行超细磨;(8)将三次溢流产品进行行两段强磁选。本发明中浮选工序不需要NaCO3调整剂;依据矿石中不同矿物的解离粒度不同,进行阶段磨矿、分步解离、及时分选,从而避免矿物过磨、泥化,解决实际生产中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产量小、需要脱水、脱泥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回收岩浆岩型磷矿中磷、铁和钛矿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矿是一种重要的工农业矿物原料,主要分布在云、贵、川等南方省市。随着磷肥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磷矿需求越来越大;据估计,中国的富磷矿(P2O5>30%)储量11.2亿t,占总储量的22.5%,将在10年后开采耗尽;我国大多数磷矿石属于中低品位磷矿,利用前必须经过选矿富集才能被相关磷化工业使用。
南方磷矿原矿品位较高,但多为粒度细、嵌布紧密、有害杂质含量高的胶磷矿,不易分离,选矿难度大。华北与西北地区有较大储量的含磷岩浆岩型矿石,P2O5品位低至2~5%,此类型矿中常含有 Fe、Ti、V 及稀土等矿物。通常此类矿石优先磁选选铁、钛等矿物,尾矿当中存在3~6%左右的P2O5,部分选场将此尾矿中的磷矿浮选回收,作为选矿附产品。随着南磷北运、西磷东运的长距离高额运费造成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岩浆岩型磷矿石资源具有巨大潜在价值。
岩浆岩型磷矿石中磷灰石以自形柱状、粒状产出,粒度以粗粒嵌布为主;铁、钛等金属矿物以中细粒嵌布为主,粒度不均匀,其中含钛矿物嵌布粒度极细;由于该矿石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磁铁矿TFe品位8~15%,大多选厂(例如河钢柏泉铁矿、河北宝通矿业等)首先磁选选出磁铁矿,尾矿脱泥浓缩后浮选回收磷灰石;由于铁的嵌布粒度较细,且相对可磨度较高,在适宜选铁的磨矿条件下,矿石中磷灰石存在严重泥化、过磨现象,且尾矿浓度低,必须经过脱泥、浓缩等工艺才能进入浮选;从而导致浮选选别难度大、处理量小、磷损失严重、回收率低等问题;此外,矿石中存在TiO2含量2~5%的钛铁矿并没有得到回收;因此,针对此类矿石研发一种能综合回收磷、铁、钛矿物的高效选矿分离工艺,有着巨大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含铁、钛、磷岩浆岩型矿石的“先铁后磷”分选工工艺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回收岩浆岩型磷矿中磷、铁和钛矿物的方法,依据磷、铁、钛矿物不同解离粒度及嵌布特征,进行分步解离、阶段选的“先磷再铁后钛”选矿综合回收作业,避免矿物过磨、泥化现象的同时,缩短生产流程并增加处理量。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岩浆岩型磷矿石的原矿进行粗碎,至粒度30mm~50mm,获得粗碎矿;
2、将粗碎矿进行细碎然后筛分,筛分时的筛孔尺寸为2~5mm,获得筛下的细碎矿;
3、将细碎矿给入一段球磨机进行粗磨,磨矿矿浆浓度50~70%,并用螺旋分级机进行分级,获得一段溢流产品的细度为0.074~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3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