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分选垃圾制生物复合有机土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1579.4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2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文林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A01G9/10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天开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0 | 代理人: | 魏勇 |
地址: | 125020 辽宁省葫***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分选 垃圾 生物 复合 有机 土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是农业领域的肥料,具体地说是利用分选垃圾制生物复合有机土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垃圾发酵后可以作为有机肥,用于种植农作物。在垃圾自费过程中,垃圾的原料通常是混杂的,所以有些工业肥料也混入在垃圾原料中,这样垃圾的原料制造有机肥容易污染土壤,而且分选又比较困难。目前垃圾制有机肥存在着工业污染,发酵不均衡,不能改良土壤和肥力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垃圾制有机肥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了利用分选垃圾制生物复合有机土肥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垃圾分选获得有机土与动物粪便混合造粒解决生物有机肥土制造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1、垃圾原料分选:
将生活垃圾经过多层分选筛筛分,收集细碎的有机物与土尘,作为垃圾原料。
2、与动物粪便混合:
将垃圾原料与动物粪便按比例混合,根据动物粪便的种类设定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值,通过调节动物粪便加入比例,达到设定营养成分的含量,同时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与需肥要求,调节垃圾原料和动物粪便的配合比例。
3、堆放发酵:
将垃圾原料与动物粪便混合后的肥料基平铺在地上,深度在0.5-1米之间,上面用塑料布覆盖,在15-2℃温度条件下自然发酵10-15天,完成初步发酵过程。
4、使用:
4.1、将发酵后的生物有机肥土平铺在温室大棚的土壤耕作面上,在生物有机土上直接栽种植物。在作物栽植时,垃圾原料与动物粪便的费力直接向农作物供应营养元素,同时,随着水分的渗入与温度的作用,垃圾生物有机肥土继续发酵,向农作物根系提供营养,起到费力缓释作用。
4.2、将垃圾生物有机肥土与土壤混合,作为农家肥使用,此时垃圾生物有机肥土不但向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是土壤疏松,提高持水性和透气性,对根系发育有利,所以能够产生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积极效果是:按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土,营养全面,费力好,具有缓释性,而且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适宜作为生物有机肥土生产方法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1、垃圾原料分选:
将生活垃圾经过多层分选筛筛分,收集细碎的有机物与土尘,作为垃圾原料。
2、与动物粪便混合:
将垃圾原料与动物粪便按比例混合,根据动物粪便的种类设定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值,通过调节动物粪便加入比例,达到设定营养成分的含量,同时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与需肥要求,调节垃圾原料和动物粪便的配合比例。
3、堆放发酵:
将垃圾原料与动物粪便混合后的肥料基平铺在地上,深度在0.5-1米之间,上面用塑料布覆盖,在15-2℃温度条件下自然发酵10-15天,完成初步发酵过程。
4、使用:
4.1、将发酵后的生物有机肥土平铺在温室大棚的土壤耕作面上,在生物有机土上直接栽种植物。在作物栽植时,垃圾原料与动物粪便的费力直接向农作物供应营养元素,同时,随着水分的渗入与温度的作用,垃圾生物有机肥土继续发酵,向农作物根系提供营养,起到费力缓释作用。
4.2、将垃圾生物有机肥土与土壤混合,作为农家肥使用,此时垃圾生物有机肥土不但向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是土壤疏松,提高持水性和透气性,对根系发育有利,所以能够产生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所述动物粪便包括鸡粪、羊粪、猪粪、牛粪、骡马粪以及人粪。动物粪便中含有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对植物来说具有营养性。
本发明垃圾采用的城镇生活垃圾,其中包括尘土,食物残渣、瓜果皮以及果核。垃圾中具有生物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中含有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对植物来说也具有营养性。
按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土,利用了城镇垃圾,减少了污染,而且变废为宝,改善环境,还会产生经济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文林,未经郑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15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