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落叶堆肥的预发酵搅拌控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0272.2 | 申请日: | 2017-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方利国;扆豪哲;郑歆来;陈聪;林俊;柯展帆;洪细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17/90 | 分类号: | C05F17/90;C05F17/964;C05F17/70;C05F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落叶 堆肥 发酵 搅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落叶堆肥的预发酵搅拌控湿装置。该装置由搅拌器、支杆、喷水杆、挡板组成。通电时,搅拌器带动主主旋转杆时针旋转,主旋转杆带动支杆、喷水杆及挡板旋转,起到搅拌作用。主旋转杆、支杆及喷水杆均空心联通,内部充满水,喷水杆上设有喷头。支杆上设有湿度传感器,与主旋转杆上的电控阀门电性连接,当环境湿度低于预设湿度时,湿度传感器通过电信号控制阀门开启,喷水杆喷头开始喷水,提高湿度到预设值,关闭阀门。本装置将搅拌与湿度控制结合在一起,节约材料,操作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落叶堆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落叶堆肥的预发酵搅拌控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地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园林绿化在城市中所占地位日益提高。我国幅员辽阔,秋冬之交,收集并处理城市落叶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占用很大一笔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大部分城市落叶最终被焚烧处理,污染环境。
为了减少处理城市落叶的人力物力,减少碳排放量,对落叶中有机物质回收再利用,落叶堆肥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城市落叶量极大,发酵前落叶密度小,所占空间大,而进行预发酵,可以使落叶纤维结构被破坏,使之趋近于颗粒状,减小发酵体积,并且提高发酵效率。
在落叶堆肥的工艺中,常需要较为精确的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湿度和氧气含量。若发酵过程中湿度过低,会导致发酵效率大大下降;若湿度过高,会造成通气效果差,导致腐败菌滋生产生臭味。若氧气含量过低,会进行无氧发酵,产生副产物和有害物质,产生异臭。
现有的好氧发酵装置的控湿装置常与搅拌装置分离,使装置成本过高,所占空间过大,拆装困难,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湿精确的适用于好氧堆肥的预发酵搅拌与控湿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落叶堆肥的预发酵搅拌控湿装置,包括进水口、主旋转杆、支杆、喷水杆、挡板、筋板、搅拌器和电机;
所述搅拌器与主旋转杆连接,所述主旋转杆的侧面上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喷水杆,且所述喷水杆上设置有孔,所述挡板通过筋板与喷水杆连接;所述主旋转杆的顶端设有进水口,所述主旋转杆、支杆和喷水杆均为空心连通,其中主旋转杆底部封口;所述搅拌器下方设置有电机。
优选地,还包括电控阀门、湿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电控阀门;所述电控阀门与信号处理器、湿度传感器顺次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支杆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通过内螺纹结构与进水管连接。所述主旋转杆顶端所设进水口,通过内螺纹结构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为常开水管,给予装置一定水压,使喷水杆喷出的水呈放射状,加湿更均匀。所述进水口还可连接发酵液,将发酵液均匀的加入到物料中,提高发酵效率。
优选地,所述支杆设有1至3层,共4至12支,每层两两支杆间各成90度分布,为圆台形结构,与主旋转杆连接一侧半径大,远离主旋转杆一侧半径小。
优选地,所述挡板为半圆筒状,所述挡板的中轴线与所述喷水杆处于同一位置,支杆与喷水杆组成的平面与挡板的切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杆为圆台形结构,与主旋转杆连接一侧半径大,远离主旋转杆一侧半径小,一方面由于半径越小水压越高,来平衡远端因阻力所损失的压头,使喷水杆顺利喷水;另一方面越靠近主旋转杆弯矩越大,加粗保证装置的强度,防止折断。一方面可以起到增大搅拌面积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喷水杆,防止喷水杆堵塞。
优选地,所述喷水杆上设有孔,所述孔位于喷水杆上与挡板连接的相反一侧,成三列均匀密集排布,所述孔不高于挡板。
优选地,所述搅拌器由电机供电,带动主旋转杆旋转;旋转方向为喷水杆上开孔的反方向。
优选地,所述喷水杆均匀分布于支杆下方,两喷水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挡板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0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