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速轴的支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9592.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0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邓晨韵;王敦球;秦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57/021 | 分类号: | F16H57/021;F16C3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速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低速轴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在不断推广农业机械化种植,也有越来越多的农用机械在不同农业领域进行应用。农机中如圆盘梨、圆盘耙、插秧机等设备一般是在旱地或者水田中工作,其传动具有重载、低速和使用过程中载荷变化大的特点,由于农机使用过程中载荷变化大,载荷较大时引起的震动和冲击会造成转动部件磨损和断裂,如轴承磨损或齿轮磨损、断裂等。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外部的泥、沙、水等很容易进入机械内部,包括轴承部,从而加剧轴承的磨损,使得寿命减短。农业机械在使用时通常是农作物耕种或收割时候,如经常更换轴承,不仅费时费力,维修成本高,而且严重的会影响农耕等工作。
轴承主要用来支承轴及轴上零件,并保持轴的旋转精度和减少转轴与支承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在农业机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农机往往是在重载、振动、有冲击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因此轴承的结构十分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滑动轴承可以满足重载、及载荷变化大的工况,但是滑动轴承无法提供较好的轴向支撑;滚动轴承虽然具有摩擦阻力小、启动灵敏、效率高、润滑简便和易于更换等优点,但是其缺点同样明显,其抗冲击能力较差,不适合农机的低速、重载、过程中载荷变化大的部件使用。因此,这里需要一种满足农机重载、低速和使用过程中载荷变化大的需要的轴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低速轴的支撑结构,具体是提供一种面接触的滚动轴承,其主要用于农机中具有重载、低速和使用过程中载荷变化大的工况领域;同时其成本更低,更耐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低速轴的支撑结构,包括一轴、成型有负载定位孔的外圈、一对紧密并排设置的内圈和保持架,内圈套装在外圈内并同轴设置,所述轴插套并排设置的内圈,轴一端设置对应内圈端面的轴台阶,另一端为带螺母的螺纹结构;所述轴带螺母一端与内圈之间设有侧护板,侧护板上设有防尘圈,通过拧紧螺母使得轴的轴台阶一端与侧护板一端形成对并排设置的内圈挤压压紧,所述防尘圈分别贴合内圈和外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内侧沿其周向设有两并列设置的环状的内滑道,内滑道径向相对朝外倾斜设置;所述内圈外侧沿其周向设有环状的外滑道,外滑道对应同侧的内滑道,外滑道相对朝向内滑道设置;位于对应的所述内滑道和外滑道之间设有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包括多个为圆弧状结构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设有对应外滑道贴合的上曲面部和对应内滑道贴合的下曲面部;所述上曲面部的曲率与外滑道的曲率相同,且上曲面部的轴向宽度大于外滑道的轴向宽度;所述下曲面部的曲率与内滑道的曲率相同,且下曲面部的轴向宽度大于内滑道的轴向宽度;所述滑动块的周向端面与所述内圈轴线共面;所述滑动块的周向端面均与其上曲面部和下曲面部形成圆弧过渡。
优选的,所述外圈对应轴的轴台阶一端设有法兰,所述法兰上设有负载定位孔;所述法兰端面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与外圈内孔同轴设置且大于外圈内孔之间,所述密封凹槽上对应设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侧护板上设有对应防尘圈的安装槽,所述防尘圈呈Y型设置,其一端插接在安装槽内,一端插接在外圈内侧边缘的凹槽内,最后一端插接在内圈外侧边缘的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与外滑道接的触面积大于滑动块与外滑道的接触面积。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为4-8个。
优选的,所述外滑道和内滑道的曲率半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外圈上沿内滑道周向设有内油槽,所述内油槽位于内滑道中间;所述内圈上沿外滑道周向设有外油槽,所述外油槽位于外滑道中间。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一个可滑动的滑动体,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滚动体,其采用其得到的轴承承载力大,适合低速运行,可满足承载力变化大的工况。现有的轴承滚动体多为球状或者柱状,其与内外圈所提供的接触多为点接触和线接触,虽然滚动效果好,但在农业机械等其他,其不能提供较高的轴向承载力,本发明采用的滑动体得到的推力轴承,其滚体与内外圈所提供的接触为面接触,有效提高了轴向承载力;滚动体与上下圈接触处为主要受力处,点接触、线接触承载力不如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9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