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与空气式夯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9122.X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冯小鱼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小鱼 |
主分类号: | E02D7/06 | 分类号: | E02D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空气 式夯桩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与空气式夯桩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通过螺纹固定两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套接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中心套接在一轴套的内部,所述轴套的外部设置一与其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的底侧设置有直形杆,所述连接杆端部的顶部设置有曲形杆,所述曲形杆的顶部设置有重物头,所述直形杆的底部固定一永磁体,所述基板上表面的中心设置一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柱状壳体。本发明能够利用空气压力和电磁原理共同结合进行打桩工作,再利用圆周式抡起作用,使得打桩更加简单、快捷,而且工作起来安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磁与空气式夯桩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堤坝或者建筑建设中难免会用到木桩,而木桩在楔入地面中时,一般的方式都是人工抡起大锤进行打压工作,而该种方式存在较大的危险性,此外,其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与空气式夯桩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与空气式夯桩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通过螺纹固定两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套接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中心套接在一轴套的内部,所述轴套的外部设置一与其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的底侧设置有直形杆,所述连接杆端部的顶部设置有曲形杆,所述曲形杆的顶部设置有重物头,所述直形杆的底部固定一永磁体,所述基板上表面的中心设置一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柱状壳体,所述永磁体放置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内部镶嵌一外部缠绕有线圈的铁芯,所述基板上表面设置一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二柱状壳体,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上方的空气压缩室和位于底部的空气储存室,且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空气储存室和空气压缩室的通孔结构,所述基板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空气储存室底部与第一柱状壳体顶部连通管道结构,所述基板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连通管道结构的手动阀门,所述空气压缩室的内部放置一阀芯板,所述阀芯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连通其上下表面的通孔结构,所述通孔结构的内部安装有空气单向阀,所述阀芯板上表面的中心设置一贯穿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固定一施力板。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第一柱状壳体内部的铁芯为软铁制成。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第一柱状壳体内部的线圈的控制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一51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第一柱状壳体顶部的永磁体为钕铁硼永磁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永磁体上方的曲形杆的弯曲幅度以旋转轴为圆心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曲形杆顶部的重物头的端部为球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单向阀的空气进口朝向其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利用空气压力和电磁原理共同结合进行打桩工作,再利用圆周式抡起作用,使得打桩更加简单、快捷,而且工作起来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磁与空气式夯桩器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磁与空气式夯桩器中阀芯板的底部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磁与空气式夯桩器中铁芯和线圈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小鱼,未经冯小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91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管桩沉桩法
- 下一篇:一种板桩施工用导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