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7474.1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0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宋慧涛;谭玉平;杨勇;曾洪富;李建兵;潘勇;谢守斌;王永华;望运东;孙文;曾文;杨芳;范如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7/00 | 分类号: | E21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钢管 安装 移动式 自动化 压缝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直轴、上骨架、下骨架和行走台车,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平行设置,直轴的上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上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直轴的下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下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上骨架和下骨架平行设置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且与直轴固定连接,行走台车与上骨架和下骨架的外沿固定连接。本发明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通过支撑架和骨架之间的配合,实现行走台车可以沿直轴360°转动,同时通过行走台车实现工作平台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在尽量减少移动的情况下对压力钢管的更多位置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
背景技术
在进行水电站的竖井段施工时,需要在压力钢管的外壁浇筑混凝土,同时在压力钢管的内部进行施工,传统的内部施工平台其均为固定结构,在压力钢管的不同位置施工时,需要不停的更换施工平台的位置,其施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直轴、上骨架、下骨架和行走台车,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直轴的上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上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所述直轴的下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下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之间,且与所述直轴固定连接,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的外沿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的外沿均通过多个液压支撑和多个螺杆支撑与所述压力钢管的内侧面抵靠,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之间通过所述螺杆支撑可伸缩连接;
所述液压支撑包括液压油缸和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液压油缸均与所述液压泵站连通且可单独动作;
所述螺杆支撑包括操作手柄、螺杆和螺杆外套,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螺杆外套内,所述螺杆外套与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所述上骨架/所述下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手柄的转轴与所述螺杆垂直设置,且与所述螺杆的内端螺纹啮合。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上的所述液压支撑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上的所述螺杆支撑的数量为十个,两个所述液压支撑沿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直径设置,十个所述螺杆支撑均匀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圆周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液压支撑之间;
所述上骨架/所述下骨架上的所述螺杆支撑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杆支撑水平设置。
具体地,所述行走台车包括上工作平台、下工作平台、竖轴、上车轮和下车轮,多个所述竖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上工作平台与所述下工作平台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竖轴可上下移动连接,所述上工作平台的外侧通过两个所述上车轮与所述压力钢管的内侧壁抵靠,所述下工作平台的外侧通过两个所述下车轮与所述压力钢管的内侧壁抵靠,所述上车轮和所述下车轮均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通过支撑架和骨架之间的配合,实现行走台车可以沿直轴360°转动,同时通过行走台车实现工作平台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在尽量减少移动的情况下对压力钢管的更多位置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上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上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7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