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锁体智能锁的方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7025.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1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兴丹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43/00;E05B47/00;E05B17/18;E05B49/00;E05B19/00;E05B1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锁体 智能锁 解锁 电子时钟 智能钥匙 机械锁 门体 盒子 页面 电控机械锁 动态令牌 机械钥匙 解锁状态 密码验证 射频芯片 设置面板 时间信息 输入密码 验证信息 控制器 开启锁 锁舌盖 微电机 开锁 舌盖 锁具 用时 显示屏 计时 发送 金属 钥匙 驱动 身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锁体智能锁的方法、装置,包括:步骤一:用钥匙打开门体内侧盒子中的锁具;步骤二:在位于所述盒子内的设置面板中输入密码,进入设置页面,在所述设置页面中至少设置一个、一段电子时钟解锁时间;步骤三:门体外侧,显示屏中显示所述解锁时间信息及解锁状态;步骤四:所述电子时钟运行到所述解锁时间,电控机械锁通过控制器,驱动微电机,开启锁舌盖;步骤五:在所述锁舌盖打开时,智能钥匙中机械钥匙金属部分插入所述机械锁的所述锁眼中,开启所述机械锁,同时,步骤六:集成在所述智能钥匙中的射频芯片,同智能锁进行身份及密码验证,验证信息根据动态令牌中的动态时间数值进行计时、发送;本发明其多锁体的结构,用最简单的方式提高了技术开的用时长度和开锁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尤其涉及一种多个不同功能锁体组合集成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锁,功能强大,效果良好。可以通过刷卡、指纹、密码等方式进行开锁。还有的可以通过手机,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开锁。同时,具备传统机械钥匙进行备用开锁的功能。这些强大的设计,不仅让开锁更加的方便,而且安全性更高,有效的保证了使用者的财产安全。
并且,根据人们使用门锁的习惯及规定。发现通常在夜间门锁是不需要开启的。而且,这段时间也是最需要保证门锁安全的时段。对于银行等行业,对金库开门时间都有相关的规定。可见,在夜间等特殊时段,加强门锁的安全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电控机械锁、机械锁、智能锁组合的智能锁,其中,电控机械锁由电子时钟中的时间控制开锁、关锁。该智能锁中集成有多个不同功能的锁体,具有智能判断、分析的功能,可以对智能锁进行开锁时间限定以及自锁等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锁体智能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所述智能锁,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用钥匙打开门体内侧盒子中的锁具;
步骤二:在位于所述盒子内的设置面板中输入密码,进入设置页面,在所述设置页面中至少设置一个、一段电子时钟解锁时间;
步骤三:门体外侧,显示屏中显示所述解锁时间信息及解锁状态;
步骤四:所述电子时钟运行到所述解锁时间,电控机械锁通过控制器,驱动微电机,所述电控机械锁第一机械部分开启锁舌盖;反之,超出所述解锁时间,自动关闭所述锁舌盖;所述锁舌盖用于遮挡机械锁位于所述门体外侧的锁眼;
步骤五:在所述锁舌盖打开时,智能钥匙中机械钥匙金属部分插入所述机械锁的所述锁眼中,开启所述机械锁,同时,
步骤六:集成在所述智能钥匙中的射频芯片,同智能锁进行身份及密码验证,验证信息根据动态令牌中的动态时间数值进行计时、发送;验证通过后,生成开锁指令,所述智能锁第二机械部分接收、执行所述开锁指令,开启所述智能锁;
步骤七:所述门体的开启,包括:
(1)所述电控机械锁、所述机械锁、所述智能锁均处于开锁状态,所述门体被打开;
(2)所述电控机械锁、所述机械锁、所述智能锁其中一个没有实现所述开锁,所述门体无法被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芯片中第一动态令牌中的第一动态时间与所述智能锁中第二动态令牌中的第二动态时间,内容同步更新、变化,并且,限定所述第一动态时间、所述第二动态时间变化的最大值。
进一步地,并且,所述射频芯片中第一计时器,所述智能锁中第二计时器,二者所述计时规则及精度一致。
进一步地,当所述射频芯片与所述智能锁相互感应成功,并以此共同生成起始时间,开始所述计时。
进一步地,其中,当所述射频芯片第一计时器所述计时结果等于所述第一动态时间的值时,发送所述验证信息至所述智能锁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兴丹,未经刘兴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7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