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铬污染场地的超声波强化氧化‑淋洗联合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5786.9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4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成杰民;李华鹏;贾桂云;刘亦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2;B09C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场地 超声波 强化 氧化 淋洗 联合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铬污染场地的超声波强化氧化-淋洗联合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农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严重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不仅对公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考验。近年来,重金属铬污染问题愈加凸显,其污染物在土壤中具残留时间长、隐蔽性强、毒性大等特点,且可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针对铬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外针对铬污染土壤治理的技术主要有化学还原法、固化/稳定法、电动修复法、生物法、化学淋洗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与局限,如化学还原法即是利用还原性物质将铬渣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但此种方法并未将铬从土壤中清除,铬活化后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固化/稳定法中固化法是将铬渣与固化剂混合,而降低其流动性或形成固体,而稳定法是指将有害污染物铬转变成低溶性、低毒性、低活性物质的技术,这两种方法同化学还原法一样同样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生物法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动物进行土壤修复,但此法仅限低浓度重金属污染且修复周期长;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则可快速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移除,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浓度污染土壤的治理。
在土壤中,铬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形式存在。三价铬在土壤中主要以Cr3+、Cr(OH)2+、Cr(OH)2+、Cr(OH)3、Cr(OH)4-、Cr(OH)52-形式存在。三价铬进入土壤后90%以上被土壤吸附并以铬和铁的氢氧化物的混合物形式存在,从而降低了铬的迁移活性,因此相对危害较小。而六价铬进入土壤后主要以CrO42-、HCrO4-和Cr2O72-形式存在。然而,六价铬进入土壤后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吸附固定,大部分游离于土壤溶液中。因此六价铬的扩散性强,迁移活性大,毒性大。经过多年实践经验证明,淋洗修复技术是除去迁移能力强,且毒性高的六价铬最简便、经济方法。但是我国大多数Cr污染场地土壤中Cr总浓度高,且污染土壤中Cr的活性指数较低,淋洗往往仅除去土壤中活性的六价Cr,少量除去吸附固定在土壤中的三价Cr。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以土壤总Cr含量为限制值。因此,单靠淋洗法无法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不能满足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需要考虑如何将土壤中三价Cr高效、经济、安全地氧化为六价Cr,进而从土壤中除去。化学氧化剂虽有很好的氧化效果,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环境风险大。同时,过量的氧化剂还会氧化淋洗剂,影响后续淋洗效果。因此,Cr污染场地修复的关键一是对土壤环境影响小的化学氧化剂,二是对三价Cr具有较高的氧化效率。因此亟需一种对铬严重污染场地的修复新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铬污染场地的超声波强化氧化-淋洗联合修复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超声波强化H2O2氧化,在提高氧化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H2O2用量,避免了过量H2O2导致影响后续淋洗效果,同时也减少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然后使用水进行淋洗,安全无污染,减少因使用化学试剂淋洗对土壤环境的干扰,修复效率高,修复成本低,尤其适合Cr活性指数低的污染土壤修复和Cr严重污染场地的修复。
具体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铬污染场地的超声波强化氧化-淋洗联合修复方法,包括:
(1)将双氧水与含铬土壤混匀,进行超声波处理,然后去除处理液,将处理后的土样加水洗涤,并除去洗涤液;
(2)将步骤(1)处理后的土壤加入淋洗液进行淋洗。
进一步的,在对含铬土壤进行双氧水氧化处理前,对土壤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为:将含铬污染土壤风干后研磨过1-2mm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57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