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04620.5 | 申请日: | 2017-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5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百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百灵 |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103/16;C02F101/18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6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进气管 加压罐 反应罐 缓冲罐 空气瓶 射流泵 处理系统 含氰废水 单向阀 电磁阀 进料管 进水管 空压机 排料管 储罐 气泵 下端 二氧化硫 射流泵吸气口 第一电磁阀 反应罐顶部 出水管 分流管 加压管 排气管 上端 阀门 | ||
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空气瓶、加压罐、反应罐、空压机、二氧化硫储罐、射流泵和缓冲罐;空压机通过加压管与空气瓶连通,加压罐上端通过进气管与空气瓶连通,加压罐下端通过进水管连通射流泵,射流泵通过出水管与设置在反应罐底部的分流管连通,缓冲罐通过排气管连通反应罐顶部,二氧化硫储罐通过第一进气管连通射流泵吸气口,缓冲罐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第一进气管连通,在第一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气泵和第一单向阀,第二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气泵和第二单向阀,在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在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在加压罐上连通有进料管,在进料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在反应罐下端连通有排料管,在排料管上安装有第四阀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水对自然环境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其中的含氰废水是具有剧毒的一种工业废水,如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给自然生态带来严重的危害,目前常用的含氰废水处理的方法是酸化法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含氰还超过排放标准,因此需要向酸化后的废水中灌入二氧化硫来破坏废水中的氰化物离子,但是向废水中通过二氧化硫往往来不及反应就排放到空气中,首先是导致二氧化硫的浪费,其次二氧化硫的排放会给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将废水中来不及反应的二氧化硫进行收集,并且反复利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提高反应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空气瓶、加压罐、反应罐、空压机、二氧化硫储罐、射流泵和缓冲罐;
空压机通过加压管与空气瓶连通,加压罐上端通过进气管与空气瓶连通,加压罐下端通过进水管连通射流泵进液口,射流泵出液口通过出水管与设置在反应罐底部的分流管连通,缓冲罐通过排气管连通反应罐顶部,二氧化硫储罐通过第一进气管连通射流泵吸气口,缓冲罐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第一进气管连通,在第一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气泵和第一单向阀,第二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气泵和第二单向阀,在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在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在加压罐上连通有进料管,在进料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在反应罐下端连通有排料管,在排料管上安装有第四阀门。
在缓冲罐内设有除雾器,在缓冲罐罐底连通有放残管,所述放残管与所述排料管连通,在放残管上安装有第五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酸化后的含氰废水被加压罐中的高压气体压入到射流泵中后,与第一气泵输送过来的二氧化硫在射流泵内混合反应,随后废水和残余的二氧化硫被输送到反应罐内继续反应,来不及反应的二氧化硫由排气管进入到缓冲罐内暂存,当缓冲罐内的二氧化硫积攒到一定量时,第二气泵将缓冲罐内二氧化硫抽送至射流泵内与废水循环反应,进而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提高了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空压机1、空气瓶2、加压罐3、反应罐4、缓冲罐5、二氧化硫储罐6、射流泵7、加压管11、压气管21、第一电磁阀22、进料管31、第三电磁阀32、进水管33、第二电磁阀34、出水管35、分流管41、排气管42、气压表43、排料管44、第四阀门45、第二进气管51、第二气泵52、第二单向阀53、除雾器54、放残管55、第五阀门56、第一进气管61、第一气泵62、第一单向阀6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含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空气瓶2、加压罐3、反应罐4、空压机1、二氧化硫储罐6、射流泵7和缓冲罐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百灵,未经徐百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4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