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aNi0.6Co0.4O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电极和葡萄糖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4494.3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6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范佳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佳晨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2156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ani0 co0 o3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电极 葡萄糖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LaNi0.6Co0.4O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电极和葡萄糖传感器。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疾病,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患染率特别高,在日本,四十岁以上的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占近10%。形成糖尿病的原因是身体中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细胞不回应胰岛素使人体产生很高的血糖,其并发症较多,包括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失明等。因此,实现对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简便、快速、特异性的检测对于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具有高灵敏度的葡萄糖检测材料和方法是血糖检测的重要研究部分。
目前应用于检测葡萄糖的方法主要酶学比色法和电化学方法,最近在葡萄糖氧化酶和电极表面之间直接电子转移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该方法存在两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蛋白质绝缘外壳的存在使酶的电子转移变得困难;其次,直接吸附在电极表面的酶容易变性和失活,以上均不利于实现对葡萄糖简便、快速、特异性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aNi0.6Co0.4O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电极和葡萄糖传感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LaNi0.6Co0.4O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La(NO3)3·6H2O、Ni(NO3)2·6H2O、Co(NO3)2·6H2O和柠檬酸混合均匀;
(2)、通过碱性溶液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至8~9;
(3)、将混合溶液在80~90℃条件下反应8~10小时;
(4)、干燥后,在600~800℃条件下煅烧1.5~2小时,得到LaNi0.6Co0.4O3纳米颗粒。
优选的,在上述的LaNi0.6Co0.4O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La(NO3)3·6H2O、Ni(NO3)2·6H2O和Co(NO3)2·6H2O的体积比为(7~10):(3~5):(3~5)。
优选的,在上述的LaNi0.6Co0.4O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碱性溶液为0.05mol/L以上易挥发性弱碱离子的液体。
优选的,在上述的LaNi0.6Co0.4O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易挥发性弱碱离子包括:氨根NH4+、胺根R4N+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极,包括电极基体、以及涂覆于电极基体表面的所述的LaNi0.6Co0.4O3纳米颗粒。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葡萄糖传感器,以所述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对葡萄糖催化的线性范围0.04μM~220μM,LaNi0.6Co0.4O3纳米颗粒修饰的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下列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葡萄糖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佳晨,未经范佳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4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半自动X射线晶面指数标定方法和晶胞常数计算方法
- 一种LaNi<sub>5</sub>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抗铬毒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掺杂CeO<sub>2</sub>包覆的LaNi<sub>0.6</sub>Fe<sub>0.4</sub>O<sub>3-δ</sub>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产生高压氢的储氢合金
- 镍氢电池用储氢合金电极
- 增强LaNi<sub>4.8</sub>Al<sub>0.2</sub>合金抗CO、CO<sub>2</sub>、空气毒化及抗粉化性能的方法
- 空气极、水电解阳极、金属空气电池及水电解装置
- LaNi<base:Sub>x
- 高压高纯热充氢装置
- 抗CO毒化的镧镨铈-镍系贮氢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