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暗紫贝母愈伤组织生产西贝母碱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3578.5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5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邓国宾;向建英;张媛;尹进超;曾祥飞;熊毅;唐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澈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61K36/8966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徐洪刚;孙山明 |
地址: | 65022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贝母 组织 生产 生物碱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利用暗紫贝母愈伤组织生产暗紫贝母总生物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疏松愈伤组织的诱导;(2)愈伤组织的增殖及生物碱积累培养;(3)愈伤提取暗紫贝母生物碱。本发明利用暗紫贝母作为贝母总生物碱的提取原料,其愈伤组织具有繁殖快、增殖率高的特点,通过激素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达到了快速生产暗紫贝母总生物碱的目的,其培养后的愈伤组织中西贝母碱百分含量高达0.32%,是药典中规定的药材标准含量的6倍多。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贝母总生物碱产量高,适合工业生产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利用暗紫贝母愈伤组织生产暗紫贝母总生物碱的方法。
背景技术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名贵药材川贝母的主要基原植物之一。目前,以暗紫贝母干燥鳞茎为主要来源的川贝母是贝母中的佳品,习称“松贝”,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是治疗咳嗽的重要良药。暗紫贝母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缓慢,周期长,从种子萌发到长成药材,需要4-5年的时间,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长期采挖,野生资源极度匮乏,面临枯竭。为了解决暗紫贝母资源紧缺问题,有大量研究集中于暗紫贝母组培快繁培养方面,期望通过鳞茎再生来增加种苗资源,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生产周期,但面临许多问题,如组培苗驯化成功率不高,且种植区域受限等。随着贝母生物碱成分研究的不断发展,直接从贝母组培鳞茎或组培物中提取生物碱更具有优势,可以在短期内繁殖大量材料来供提取生物碱,且不受时间和区域限制。
申请号为“200910164379.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细胞团块悬浮培养生产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愈伤组织打碎后进行培养生产川贝母,属于发酵工程范畴,存在着培养复杂,过程不容易控制的问题。并且,暗紫贝母与川贝母生物碱成分在质与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暗紫贝母生物碱进行组培生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未见相关利用暗紫贝母来生产贝母总生物碱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暗紫贝母愈伤组织生产西贝母碱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利用愈伤组织来制备贝母总生物碱,其具有生产周期短、操作简单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暗紫贝母愈伤组织西贝母碱的方法,步骤包括:
(1)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实验室通过组织培养生产的鳞茎为外植体,选取幼嫩的鳞瓣片切成0.5cm的小块,接种于MS+NAA 1-2mg/L+6-BA 0.5-1mg/L+2,4-D1-1.5mg/L+琼脂5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控制pH为5.8、培养室温度为23±1℃、空气相对湿度50%-60%、光照时间12小时/天、光照强度2000L条件下诱导培养30-35天获得到大量愈伤组织;
(2)增殖与生物碱积累培养:将步骤(1)中产生的愈伤组织切成0.8× 0.8cm,接种至MS+ZT1.5-3mg/L+NAA0-0.2mg/L+琼脂4.5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23±1℃、空气相对湿度50%-60%、光照时间12小时/天、光照强度2000L条件下培养30-35d后获得生物碱含量高的培养物;
(3)贝母生物碱含量测定:收集步骤(2)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置于干燥的滤纸上吸收水分,并放入烘箱中40℃烘干至恒重,以西贝母碱为对照,提取暗紫贝母西贝母碱,并检测其含量。
本发明中,提取暗紫贝母的提取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的操作方法。
本发明方法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暗紫贝母总生物碱。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暗紫贝母总生物碱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澈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澈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3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