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纸业中基于生物制浆法的机械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2473.8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集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B1/02 | 分类号: | D21B1/02;D21B1/34;D21C9/10;D21D1/22;D21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业 基于 生物 制浆法 机械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造纸业中基于生物制浆法的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制浆法,一改化学制浆的方法,利用麦草、龙须草等植物纤维,采用生物分解废水实现零排放,成功地解决了这项全世界许多科学家自从1908年至今仍没有解决的人类社会第二大工业污染难题,采用生物制浆新工艺制备的纸浆,纤维长、得浆率高、耐折性强。且每吨生物纸浆成本大大低于化学纸浆成本,生物制浆国内外在以前难以工业化生产,主要是因为所用生物菌繁殖时的环境条件难以控制,容易被杂菌感染而达不到生物降解的目的。而现在科研人员经多年研究,发现采用FYR6软腐菌进行诱变提纯,使得菌种具有强大降解木素的能力,而且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实践论证,所以现在需要开发出一套节能环保的基于生物制浆的造纸制浆设备来让这项技术造福社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业中基于生物制浆法的机械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纸业中基于生物制浆法的机械设备,包括生物制浆降解池、螺旋运输器和二次分解贮浆塔,所述生物制浆降解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太阳光模拟器,所述生物制浆降解池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生物制浆降解池的内腔,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搅拌件,所述生物制浆降解池通过螺旋运输器连接有高频纤维疏解机,所述高频纤维疏解机通过螺旋运输器连接有高浓锥形磨浆机,所述二次分解贮浆塔的一侧通过螺旋运输器与高浓锥形磨浆机连接,所述二次分解贮浆塔的另一侧通过螺旋运输器连接有纸浆除渣筛浆一体机,所述除渣筛浆一体机的一侧通过螺旋运输器连接有纸浆光催化漂白池。
优选的,所述除渣筛浆一体机通过螺旋运输器连接有废液回收池,所述废液回收池通过螺旋运输器与生物制浆降解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生物制浆降解池内固定安装有温度控制设备和氧含量检测设备。
优选的,所述搅拌件包括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为“回”字型结构,所述搅拌杆上安装有搅拌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造纸业中基于生物制浆法的机械设备结构合理,节能环保,通过使用真菌来对制浆原料直接进行降解,不需要机械打碎设备,节约了电能,而且整体制浆流程中可实现零排放,整个制浆工艺过程中的水是循环使用,不存在COD、BOD和悬浮物SS,因为在生物分解过程中,真菌把植物秸秆中纸浆不用的木素、淀粉、果胶、果糖等物质分解生成H2O和CO2,H2O和CO2又生成碳酸,碳酸进一步软化植物木素利于真菌分解木素,没有废物排出。通过螺旋运输器将除渣筛浆机中产生的废液回收到废液池,经过处理之后直接运送到生物降解池中,没有一滴废水排放,实现制浆水循环使用,最后通过光催化的方法进行漂白,也杜绝了漂白工序中的污染,各结构之间通过运输器连接,相互比较独立,控制比较灵活,检修也非常方便,实现了真正零污染的制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生物制浆降解池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制浆工序流程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电机、2太阳光模拟器、3生物制浆降解池、4温度控制设备、5氧含量检测设备、6螺旋运输器、7高频纤维疏解机、8高浓锥形磨浆机、9二次分解贮浆塔、10除渣筛浆一体机、11纸浆光催化漂白池、12轴承、13搅拌杆、14搅拌叶片、15转轴、16搅拌件、17废液回收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集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集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4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