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幽夜蛾性诱剂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2472.3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9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梅向东;翁爱珍;王安佳;张智;张云慧;折冬梅;宁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N31/02;A01P19/00;A01M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蛾 性诱剂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幽夜蛾性诱剂及其用途。包括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十六碳乙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旋幽夜蛾性诱剂制备简单,原料易得;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稳定性好,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以上;专一性强,不会使旋幽夜蛾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使用方便。本发明可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干扰交配、大量诱捕,对于综合治理旋幽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幽夜蛾性诱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我国北方农牧地区局部暴发为害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危害逐渐呈上升趋势。幼虫具有隐蔽性、爆发性、迁移危害性等特性,寄主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等共8科40多种,其中作物20多种、杂草20多种,在我国新疆、西藏、青海、河北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幼虫多在叶背取食,低龄幼虫常取食叶片背面的叶肉,仅留下上下表皮呈窗膜状,2~3龄幼虫则可将叶片咬成缺刻,大龄幼虫常造成大型孔洞或食尽整张叶片的叶肉,仅剩叶柄和叶脉。害虫为害严重时,不仅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甚至作物会被吃成光杆,造成毁种。已有报道旋幽夜蛾具有一定迁飞习性,迁飞害虫由于其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导致防治困难。
目前,对其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等来减少害虫的发生,灯光诱集杀死以及化学药剂防治。在对害虫生物习性没有彻底了解的情况下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可能会污染环境、破坏天敌和生态系统且防治效果不稳定,其他方法的防效在害虫大爆发时无法最大程度地控制,尚没有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控制其发生。面对以上种种问题,生物防治可以作为一种可持续控制的方式。根据雌性昆虫释放性信息素对同种雄虫具有很强的引诱能力原理,明确雌性旋幽夜蛾性信息素组分与比例可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干扰交配、大量诱捕,达到综合治理旋幽夜蛾的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幽夜蛾性诱剂及其用途,以提高综合治理旋幽夜蛾的效果。
一种旋幽夜蛾性诱剂,包括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十六碳乙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旋幽夜蛾性诱剂中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0~85%,顺-11-十六碳烯醇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0~50%,十六碳乙酸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5%。
一种旋幽夜蛾性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十六碳乙酸酯混合后,采用易挥发溶剂溶解,滴入橡胶头中,待溶剂挥发干即得到旋幽夜蛾性诱剂诱芯。
所述易挥发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正己烷或正戊烷。
一种旋幽夜蛾性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十六碳乙酸酯混合后,采用难挥发溶剂溶解,加入聚乙烯瓶中,密封后即得到旋幽夜蛾性诱剂诱芯。
所述难挥发溶剂为液体石蜡、氯化石蜡、花生油、葵花籽油、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上述的旋幽夜蛾性诱剂的用途,用于旋幽夜蛾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
应用时,将固定了旋幽夜蛾性诱剂的诱捕器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旋幽夜蛾的区域,用于旋幽夜蛾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所述的诱捕器为粘虫板诱捕器、船型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桶形诱捕器和水盆形诱捕器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旋幽夜蛾性诱剂制备简单,原料易得;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稳定性好,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以上;专一性强,不会使旋幽夜蛾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使用方便。本发明可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干扰交配、大量诱捕,对于综合治理旋幽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泡腾片
- 下一篇:一种八字地老虎性引诱剂及其用途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