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腿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02298.2 | 申请日: | 2017-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9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鄢新章;郑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贝施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腿 骨折 复位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腿骨折复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小腿骨折的复位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是指通过非手术方法,达到骨折端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而切开复位:是指通过手术,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对于小腿骨折的患者,体外复位固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康复方式。现有的复位方法是用托板托住骨折小腿的底部,然后利用扎带将托板与小腿绑在一体,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即可对骨折处进行复位。然而,患者的绝大多数时间是躺卧在床上的,小腿底部肌肉无法散热,且没有进行适当的活动,导致这片区域处的肌肉出现浮肿,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同时也不便于对浮肿处进行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避免小腿底部肌肉出现浮肿现象、加快患者恢复、使用简单的小腿骨折复位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腿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它包括前支腿、后支腿和托板,所述的前支腿和后支腿之间设置有左拱形梁和右拱形梁,左拱形梁和右拱形梁上均设置有可沿拱形梁滑动的滑块,滑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抵压于拱形梁上的锁紧螺钉,两个滑块之间固设有支撑梁,所述的托板设置于左拱形梁和右拱形梁之间且位于支撑梁的下方,托板的前后侧均固连有多个扎带,托板的前后侧还固连接有绑在支撑梁上的吊绳。
所述的前支腿和后支腿呈夹角设置。
所述的左拱形梁和右拱形梁均为圆弧状。
所述的左拱形梁和右拱形梁相互平行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紧凑、避免小腿底部肌肉出现浮肿现象。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前支腿、后支腿与左拱形梁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前支腿,2-后支腿,3-托板,4-左拱形梁,5-右拱形梁,6-滑块,7-锁紧螺钉,8-支撑梁,9-扎带,10-吊绳,11-小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小腿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它包括前支腿1、后支腿2和托板3,所述的前支腿1和后支腿2呈夹角设置,前支腿1和后支腿2之间设置有左拱形梁4和右拱形梁5,左拱形梁4和右拱形梁5上均设置有可沿拱形梁滑动的滑块6,滑块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抵压于拱形梁上的锁紧螺钉7,两个滑块6之间固设有支撑梁8,所述的托板3设置于左拱形梁4和右拱形梁5之间且位于支撑梁8的下方,托板3的前后侧均固连有多个扎带9,托板3的前后侧还固连接有绑在支撑梁8上的吊绳10。
如图1~2所示,所述的左拱形梁4和右拱形梁5均为圆弧状,所述的左拱形梁4和右拱形梁5相互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前后支腿放置于床上,患者仰卧于床上,随后将折断的小腿11顺次穿过右拱形梁5和左拱形梁4,且放置于托板3上,再将扎带9向上缠绕于小腿11顶部,从而实现了骨折处的复位固定,然后将吊绳10绑在支撑梁8,整个小腿11悬挂于半空中,因此小腿始终不与床接触,小腿下部肌肉能够很好的进行散热,避免小腿底部肌肉出现浮肿现象。此外,拧松两颗锁紧螺钉7,将滑块6沿着拱形梁滑动,从而使支撑梁8移动,进一步的带动小腿移动,实现了小腿的运动,使患者小腿处于更加舒服的位置,且有效避免了出现神经麻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贝施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贝施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