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噻虫胺控释包埋颗粒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1099.X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2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良;尹明明;顺布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25/26 | 分类号: | A01N25/26;A01N51/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19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噻虫胺 控释 包埋 颗粒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虫胺控释包埋颗粒剂,由噻虫胺和载体组成,所述载体为低熔点载体,载体的熔点为53~90℃;噻虫胺占所述噻虫胺控释包埋颗粒剂质量的10.0~30.0%。本发明还提出所述噻虫胺控释包埋颗粒剂的制备和应用。本发明提出的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的控释包埋颗粒剂,以低熔点的、可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为载体,通过适当的加热使载体处于熔融状态,农药有效成分均匀分散或溶解于熔融态的载体中,自然冷却,经过机械粉碎、过筛制备控释包埋颗粒剂。制备步骤简单,农药有效成分包埋率高,随着载体的降解,农药有效成分逐渐释放出来,更高效地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碱类农药噻虫胺,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常规剂型农药喷雾使用的有效利用率仅为20%~30%,大多数农药有效成分流失到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中,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严重。因此,开发出安全、环境友好、持效期长、降低污染环境的农药新剂型是未来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之一。
控释包埋颗粒剂是一类具缓释性能的农药新剂型,通过加热使低熔点有机化合物载体处于熔融状态,农药有效成分与熔融态的载体混合均匀或在熔融态的载体中溶解,经过冷却、粉碎、过筛,形成一定粒径范围的粒状剂型,该颗粒剂中的有效成分包埋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形成均匀球状颗粒,亦称为放大的微球(对应于微米级的微球剂型)。外观与常规颗粒剂无异,但常规颗粒剂选择的载体为无缓释性能的常规填料(如高岭土、黏土、硅藻土、碳酸钙等),使常规颗粒剂不具备缓释性能。
与之相似的同样具有缓释性能的是控释包膜颗粒剂,它可以看作是微囊的放大剂型(对应于微米级的微囊剂型)。在常规颗粒剂外包覆一层具有缓控释性能的可降解塑料薄膜,使之具有缓控释性能,目前该技术在缓控释肥料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农药常规颗粒剂也可以借助该技术,经过二次加工,实现颗粒剂的缓控释性能,制备控释包膜颗粒剂。
噻虫胺(clothianidin)是二代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由拜耳公司和日本Takeda武田公司共同开发。噻虫胺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同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其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吨位杀虫剂品种。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的控释包埋颗粒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噻虫胺控释包埋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出所述噻虫胺控释包埋颗粒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噻虫胺控释包埋颗粒剂,由噻虫胺和载体组成,所述载体为低熔点载体,载体的熔点为53~90℃;噻虫胺占所述噻虫胺控释包埋颗粒剂质量的10.0~30.0%。
因为农药的热贮温度为54℃,本发明选择的载体可保证颗粒剂在热贮下不会熔化。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选自分子量为2000~8000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多元醇、熔点62~67℃的蜂蜡、熔点60~80℃的费托蜡、熔点80~86℃的巴西棕榈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4000,其熔点为53~56℃。
更优选地,所述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己内酯多元醇、蜂蜡、费托蜡、巴西棕榈蜡中的一种或二种的组合,聚乙二醇占总载体质量的2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1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