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品设计云服务平台模块化任务重组与分配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9115.6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3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初建杰;陈健;余隋怀;吴林健;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G06Q10/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设计 服务 平台 模块化 任务 重组 分配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品设计云服务平台模块化任务重组与分配优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任务分解与分配方法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对产品协同设计任务进行双层分解,采用权重有向图定量描述子任务间交互关系,并将交互关系映射在设计结构矩阵中,通过设计结构矩阵完成子任务的模块化重组。同时,构建一种任务分配模型,以趋向矩阵对资源的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繁忙度与任务相对重要度进行评估,将趋向矩阵转化为执行矩阵得出模块化任务与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产品协同设计过程中任务分解与分配的全局优化效果,提高整体协调效率,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任务分解与分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产品设计云服务平台模块化任务重组与分配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文献“云服务中任务分解与匹配算法研究,西安工业大学,2013”公开了一种基于启发协作和IMRete算法的任务分解与分配方法。该方法以AOV网描述任务之间关系,以启发式寻求任务分解最佳颗粒的方法,改进基于多协作的任务分解算法,使任务分解的层次性更加清晰,任务分解颗粒度更加适中。同时,针对Rete算法在任务分配过程中消耗过重的问题,提出IMRete算法,该算法利用特有属性表示和节点共享技术相结合的思路,降低了任务分配执行时间,提高了任务分配合理性。文献所述方法在实验中可以得到合适的任务分解颗粒度,但缺乏对协同过程中子任务之间交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存在任务分解与资源分配脱节的问题;另外,缺少对任务权重与资源能力的综合评估,这种分配方法容易造成重要度高的任务对资源过度占用,出现局部优化问题,影响整体协同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任务分解与分配方法实用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产品设计云服务平台模块化任务重组与分配优化方法。该方法对产品协同设计任务进行双层分解,采用权重有向图定量描述子任务间交互关系,并将交互关系映射在设计结构矩阵中,通过设计结构矩阵完成子任务的模块化重组。同时,构建一种任务分配模型,以趋向矩阵对资源的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繁忙度与任务相对重要度进行评估,将趋向矩阵转化为执行矩阵得出模块化任务与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产品协同设计过程中任务分解与分配的全局优化效果,提高整体协调效率,实用性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产品设计云服务平台模块化任务重组与分配优化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析产品设计云服务平台中协同设计过程中任务相互间关系;
结合云模式下产品协同设计云服务平台中任务具有组合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分析任务串行反馈与串行耦合关系。
串行反馈:设计任务B得到设计任务A的信息输入后开始,且当任务B执行完后存在反馈的情况时,再次依照顺序分别执行任务A与任务B;
串行耦合:设计任务B在得到设计任务A输入信息后开始,任务A与任务B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信息耦合关系,当设计任务A激活设计任务B后,两个子任务同时进行并互有信息耦合关系,任务A与任务B执行完后分别为下一个子任务提供各自输入信息,任务A与任务B之间存在交互性。
结合云模式下产品协同设计云服务平台中任务具有组合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分析任务并行模式与耦合关系。
并行模式:设计任务A与设计任务B在得到相同的输入信息后,各自同时执行任务,且任务A与任务B之间不存在信息交互关系,完成任务后将各自的信息共同输入下一个子任务,任务A与任务B之间存在组合性;
并行耦合:设计任务A与设计任务B在得到相同的输入信息后,各自同时执行任务,且任务A与任务B之间存在信息耦合关系,完成任务后将各自的信息共同输入下一个子任务,任务A与任务B之间存在交互性与可组合性。
步骤二、设计云服务平台产品协同设计中任务分解方法与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91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