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改变直线压缩机气缸容积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8578.0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1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宋斌;李衡国;许升;闫赛娜;李孟成;吴远刚;高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12 | 分类号: | F04B49/1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周永刚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改变 直线 压缩机 气缸 容积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改变直线压缩机气缸容积的控制方法,直线压缩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定子、活塞、气缸、动子、弹簧和后挡板,还包括磁力组件,所述磁力组件包括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二磁力部件,所述第一磁力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不动,所述第二磁力部件可跟随所述动子移动,所述第一磁力部件和所述第二磁力部件之间产生的磁力用于调节所述动子处于力平衡状态的位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一、上死点检测;步骤二、气缸容积调节。实现提高直线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改变直线压缩机气缸容积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中使用的压缩机有旋转式和直线式两种,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压缩机通常包括外壳、定子、线圈、动子、活塞、气缸、后挡板和弹簧等部件组成;其中,动子上设置有磁体,磁体插在定子形成的磁场空间中,定子中置有线圈,活塞的一端连接在动子上,活塞的头部可滑动的设置在气缸的内腔中,外壳上还设置有吸气筒。中国专利号2009100769408公开了一种线性压缩机变容量调节的定余隙装置,采用执行机构调节排气塞的位置来改变气缸的容积。但是,由于执行机构采用直线电机、气缸或油缸等器件,安装在气缸的前端,导致气缸部分的结构复杂并且组装难度较大;并且,长时间使用后,执行机构受活塞冲击容易损坏,导致可靠性较低。如何设计一种可靠性高的直线压缩机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改变直线压缩机气缸容积的控制方法,实现提高直线压缩机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改变直线压缩机气缸容积的控制方法,所述直线压缩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定子、活塞、气缸、动子、弹簧和后挡板,所述直线压缩机还包括磁力组件,所述磁力组件包括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二磁力部件,所述第一磁力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不动,所述第二磁力部件可跟随所述动子移动,所述第一磁力部件和所述第二磁力部件之间产生的磁力用于调节所述动子处于力平衡状态的位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上死点检测:逐渐增大或缩小直线压缩机的活塞行程X,在活塞行程X增大或缩小的过程中,直线压缩机的共振频率f也随之变化,当共振频率f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时,则此状态下的直线压缩机达到上死点状态,记录上死点状态时,活塞的初始行程X0;
步骤二、气缸容积调节:当活塞的实时行程Xt<X0时,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二磁力部件之间产生的吸力变小或产生的排斥力增大;当活塞的实时行程Xt>X0时,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二磁力部件之间产生的吸力增大或产生的排斥力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当直线压缩机的共振频率随活塞行程的变化率df/dX=0时,则此状态下的直线压缩机达到上死点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当直线压缩机的共振频率对活塞行程二次求导值出现拐点时,则此状态下的直线压缩机达到上死点状态。
进一步的,活塞行程X满足如下公式:其中,X’为活塞的运动速度,U(t)为直线压缩机的供电电压,I为直线压缩机的供电电流,R为直线压缩机的电阻,L为直线压缩机的电感,c为直线压缩机的电容,为电机常数。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改变直线压缩机气缸容积的控制方法,所述直线压缩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定子、活塞、气缸、动子、弹簧和后挡板,所述直线压缩机还包括磁力组件,所述磁力组件包括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二磁力部件,所述第一磁力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不动,所述第二磁力部件可跟随所述动子移动,所述第一磁力部件和所述第二磁力部件之间产生的磁力用于调节所述动子处于力平衡状态的位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8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