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栏或栅栏用方管的断料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8327.2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6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彭操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帝航防护设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1D28/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栏 栅栏 用方管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栏或栅栏用方管的断料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安装板、冲头,冲头与管材轴向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具有多条锯齿,下模包括下安装板、夹紧块,夹紧块的前后端面上开设有夹紧孔,夹紧块的上端面上开设有插槽,夹紧孔呈方形且夹紧孔的其中一个对角线与断料尖角的移动轨迹重叠。本发明利用冲头的断料尖角前后两个端面上的锯齿在切断方管的同时将断料时产生的毛刺利用锯齿先沿下行方向进行第一次刮除,在冲头收回时沿另一方向再次磨刮进行第二次刮除,实现毛刺的完全去除,一次断料后,方管便能直接用作生产,无需另行打磨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栏或栅栏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护栏或栅栏用方管的断料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护栏和栅栏时需要大量采用方管,而目前方管断料普遍采用的是电锯切割的工艺,但用电锯切割方管断料不仅伴有刺耳的噪音,空气中还会散发着高温燃烧后的恶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施工作业的效率也不高,并且还存在尺寸精度低、切口歪斜并伴有毛刺等问题,还有种采用冲床直接冲断料,如公开号为:CN202162257U的专利申请,其采用带尖角的冲头冲断管材,但其冲头为光滑的板状,在切断后不仅仍有毛刺而且在冲头下行时对管材一直保持有挤压力,会导致管材切断的端部应力集中,造成管材受损甚至发生形变,而且还是有少量毛刺残留,因此如何在断料时既不对管材造成损伤又能同时去除毛刺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断料时方管同一处不持续受冲头挤压从而保证方管不受损的断料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栏或栅栏用方管的断料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安装板上且呈板状的冲头,所述下模包括下安装板、中安装板及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分为上夹紧块和下夹紧块,所述上夹紧块固定安装于所述中安装板下端面,所述下夹紧块固定于所述下安装板上,所述夹紧块的前后端面上开设有夹紧孔,所述下夹紧块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夹紧孔相连通且供冲头进出的插槽,所述夹紧孔呈方形且所述夹紧孔的其中一个对角线与断料尖角的移动轨迹重叠,所述冲头的下端部具有断料尖角,其与管材轴向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具有多条用于在断料时刮去毛刺的锯齿,冲头下行时与方管接触的锯齿的斜面为第一斜面,冲头上行时与方管接触的锯齿的斜面为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冲头前后端面所成的锐角夹角的角度小于第二斜面与冲头前后端面所成的锐角夹角的角度,断料尖角两端面上的锯齿错开设置。
优化的,所述断料尖角为等腰三角形,其侧面上的锯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冲头下行方向相垂直。
优化的,所述中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之间设有下导向柱和下复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下导向柱有两根且相对称的设置于夹紧块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复位组件有四套,每套下复位组件包括一根下端部固定于所述下安装板上且上端部穿设于所述中安装板上的下复位柱、套设于所述下复位柱上且压紧于所述中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下压簧。
进一步地,所述中安装板和所述上安装板之间设有上导向柱和上复位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导向柱有四根,成矩形分布于所述冲头四周。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复位组件有四套,每套上复位组件包括一根上端部固定于所述上安装板上且下端部穿设于所述中安装板上的上复位柱、套设于所述上复位柱上且压紧于所述中安装板和上安装板之间的上压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利用冲头的断料尖角前后两个端面上的锯齿在切断方管的同时将断料时产生的毛刺利用锯齿先沿下行方向进行第一次刮除,在冲头收回时沿另一方向再次磨刮进行第二次刮除,实现毛刺的完全去除,一次断料后,方管便能直接用作生产,无需另行打磨加工。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上模未下压时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帝航防护设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帝航防护设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8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