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供电质量阻尼复合结构的ATMD减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98054.1 | 申请日: | 2017-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江肖禹;高增梁;丁振宇;徐英杰;夏雨荟;潘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杜立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质量 阻尼 复合 结构 atmd 装置 | ||
1.一种自供电质量阻尼复合结构的ATMD减振装置,包括质量块(1),磁流变液阻尼单元(2),2个发电单元(3),滑动导轨(4);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1)的凹槽(11)嵌于滑动导轨的中心凸台(41);所述质量块(1)的滚轮(12)轮缘中凹外凸,与滑动导轨的凸缘(42)相配合,在辅助限位的同时使质量块(1)沿导轨作往复运动;所述滑动导轨(4)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43),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板(44);所述的2个发电单元(3)的两端水平固定在第二挡板(44)和质量块(1)之上;
所述发电单元的外部由壳体(31),第一盖板(32),第二盖板(33)组成,壳体(31)与第一盖板(32),第二盖板(33)均由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一盖板(32)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321),与第一连杆(34)间隙配合;固定板(36)与壳体(31)、金属基板(37)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栓固定相连,并与第一连杆(34)间隙配合;第一连杆(34)一端与质量块(1)固定相连;金属基板(37)在装配前是平直结构,通过粘接压电晶片(38)组成压电振子;压电晶片(38)相间处的金属基板(37),通过第三螺栓与压头(39)和轴套(310)相连;压电振子在装配后形成了弯曲的结构,此结构通过压电晶片(38)的形变收集电能;
所述发电单元还包括轴套(310),轴套(310)内部嵌有电磁线圈(311),第一连杆上间隔布置有一定数量的永磁铁(312);第一连杆(34)的凸台(341)通过第四螺栓与压头(39)和金属基板(37)相固定,并通过弹簧(313)与第二连杆(35)的凸台(351)相连接;第二连杆(35)嵌套在第二盖板(33)的中心孔(331)内,并通过第五螺栓固定相连;第二连杆(35)的末端与滑动导轨的第二挡板(44)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质量阻尼复合结构的ATMD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液阻尼单元(2)置于质量块(1)内部,质量块(1)内部连接有第六螺栓(21),内螺纹与下方通孔(22)贯通;绕线板(23)为一矩形块,由第七螺栓(24)与质量块1相连接,线圈(231)缠绕在绕线板(23)的凹槽内;绕线板(23)中心有第二通孔(232),与质量块(1)下方通孔(22),以及正下方磁流变液腔体(25)相连,作为磁流变液的引流通道用以灌注磁流变液;磁流变液腔体(25)与滑动导轨接触部位均设置有弹性密封条(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质量阻尼复合结构的ATMD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塔设备(5)因风载产生振动;当振动量较小时,质量块(1)启动较慢,此时由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减振;当振动量较大时,ATMD补偿装置的质量块(1)开始运动,带动第一连杆(34)产生位移,第一连杆(34)上的永磁铁(312)和轴套内的电磁线圈(311)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电能,发电单元内的压电晶片(38)产生弯曲形变从而产生电能;两种模式所生成的电能经导线传输到磁流变液阻尼的线圈(231),在磁场的作用下,磁流变液瞬时粘度变高,起到可变阻尼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80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