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刚柔混合线解耦变刚度的可重构冗余驱动广义并联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7886.1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佟志忠;陈涛;彭磊;李崇庆;姜洪洲;何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23101 | 代理人: | 吴振刚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线解耦变 刚度 可重构 冗余 驱动 广义 并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刚柔混合线解耦变刚度的可重构冗余驱动广义并联机构。
背景技术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以其刚度大、精度高、承载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的运动模拟、力学环境模拟、隔振/减振、精密定位及指向等领域。对于这些应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刚度及动力学特性至关重要,尤其是耦合特性。典型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如Gough-Stewart并联机构等,因其多结构参数、多变量及多约束,性能分析复杂,刚度调节范围小,全域低耦合设计与优化困难。理论上,并联机构解耦(或称为正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动学和动力学等非线性耦合影响。目前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多采用局部优化或点优化设计方法,在解耦中心邻域的工作空间获取高精度、低耦合性能。当六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远离解耦中心时,耦合加剧、精度降低,限制了并联机构在宏观操作领域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当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与应用环境相互作用时,影响机构性能的不仅仅是其动力学特性,所接触作用界面的非均质、非连续的物性参数变化与几何参数变化,以及多作用物理过程等导致系统出现非线性、强扰动、多耦合特性,给并联机构的位置跟踪、力控制及其应用带来了挑战。因此,复杂相互作用界面下六自由度并联机构若能较好地适应界面效应,则要求其能够准确地控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避局部刚度优化并联机构大范围工作空间内可能出现刚度奇变、刚度不稳定的缺陷。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刚柔混合线解耦变刚度的可重构冗余驱动广义并联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刚柔混合线解耦变刚度的可重构冗余驱动广义并联机构,其通过刚柔混合以及冗余方式驱动,实现对机构刚度的大范围调整,并能通过低耦合可重构机制实现沿Z轴平动过程中始终解耦,其可以显著降低现有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全域工作空间存在的自由度以及刚度的耦合,扩大高精度工作空间,刚度自适应并联机构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刚柔混合线解耦变刚度的可重构冗余驱动广义并联机构,包括动平台、定平台、8个上铰、8个下铰、8根支腿和4组虎克铰铰点调整机构,动平台为上平台,定平台为下平台,上下平台之间通过八组支腿连接组成空间广义并联机构,4个上铰点按奇序号分组为A1、A3、A5、A7,另外4个上铰点按偶序号分组为A2、A4、A6、A8,奇序号组上铰点按逆时针分布在上平台的一圆周上,偶序号组上铰点按逆时针分布在上平台的另外一圆周上;4个下铰点按奇序号分组为B1、B3、B5、B7,另外4个下铰点按偶序号分组为B2、B4、 B6、B8,奇序号组下铰点按逆时针分布在下平台的一圆周上,偶序号组下铰点按逆时针分布在下平台的另外一圆周上;上、下奇数组或偶序号组的四个铰点满足90°旋转对称;8根支腿也按照奇偶序号分组,每根支腿的两端通过铰耳分别与对应的奇或偶序号组的上、下铰连接;其中奇序号组支腿为刚性线性致动器,偶序号组支腿为柔性线性致动器,4组虎克铰铰点调整机构分别与偶序号组的下铰连接,用于调整铰点位置。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所述的机构的刚度能够调整,通过柔性支腿内力以及冗余驱动基于内力控制的刚度调整。
2、选取中位作为工作点,按标准Stewart八腿并联机构设计本机构的具体结构步骤为:
选取中位作为工作点,按标准Stewart八腿并联机构设计本机构的具体结构步骤为:
(1)根据负载安装接口尺寸确定并联机构上平台半径ra1,将此分布圆作为本发明并联机构奇序号组支腿的分布圆;
(2)根据负载六个自由度运动的范围、速度、加速度,以及负载质量特性,优化设计标准Stewart 八腿并联机构具体结构;
(3)进行工作空间、刚度的性能分析,以设计要求为准则确定优化设计结果,最终确定上平台半径ra1、下平台半径rb1、中位高度H;
(4)根据优化设计结果奇序号组支腿的上下铰点坐标,并依据支腿驱动器参数要求进行选型;
(5)根据奇序号组支腿铰点坐标,求取其分布的单叶双曲面方程;
(6)定义喉部半径比工程设计时其取值范围为0.6~1.0,根据布置要求确定喉部半径比n取值,计算r2并依据正交条件反求出偶序号组支腿的单叶双曲面方程;
(7)以标准Stewart八腿并联机构的中位结构截取偶序号组支腿的单叶双曲面,即能够计算出偶序号组支腿的上下铰点;
(8)检验设计的结构参数是否存在干涉,若存在,返回步骤2重新修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7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少关节两转动自由度并联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外骨骼使用的踝关节助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