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97141.5 | 申请日: | 2017-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7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蒋露霞;王信月;程晗;周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124 | 分类号: | H01M50/124;H01M50/131;H01M50/14;H01M50/14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 |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壳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该电池壳体包括内壳体及位于内壳体外的外壳体,至少部分所述外壳体的热导率大于部分内壳体的热导率,突破传统思维,从电池内部复杂环境及散热等方面考虑,提供了一种即能较好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又能防止电池内部热量聚集的能提高电池循环和安全性能的电池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及含有此电池壳体的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不仅可以作为各种便携式设备的动力源,还可以作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安全性能日益为汽车厂家和电池厂家所重视。
而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免的会产生热能,这种热能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外放,不仅可能会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电池爆炸。特别对于三元电池的应用,因为三元材料在200℃时会分解,引起热失控,其是三元电池的致命弱点,因此,电池能快速散热,热量不集聚是解决热失控的基本手段。现有有对电池模组或电池包进行水冷或风冷的方案,但其仍取决于电池内部热量的传播速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能较好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又能防止电池内部热量聚集的能提高电池循环和安全性能的电池壳体及电池。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并未对电池壳体的散热进行考虑,传统的单体电池的壳体—铝壳一直大批量沿用至今,改进的方案也仅限于根据实际需要在壳体内表面或外表面涂覆绝缘层、耐腐蚀层等。而现有三元电池的大批量使用,需要重新审视单体电池的壳体了,如散热效率不高,直接影响电池内部温度,电池内部热量不能快速散去,影响电池循环寿命;当电池异常时,电池内部热量不能快速散去,导致电池温度持续上升,直到电池热失控点,从而引起安全隐患。需对单体电池壳体的散热重新定义,而常规的在壳体上设置散热部件,占用空间,必将影响动力电池的系统能力密度。本发明突破传统思维,从电池内部复杂环境及散热等方面考虑,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其包括内壳体及位于内壳体外的外壳体,至少部分所述外壳体的热导率大于部分内壳体的热导率。其中,外壳体可以是全部包覆内壳体,也可以是部分覆盖内壳体,即只在部分内壳体表面有外壳体。
优选,外壳体的热导率是内壳体的热导率的1.5-50倍。
优选,电池壳体为电池盖板及壳体本体形成的容纳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盖板包括内盖板和外盖板,所述内盖板与壳体本体形成内壳体,所述外盖板为外壳体。
优选,内盖板的材料与壳体本体的材料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盖板包括内盖板和外盖板,所述壳体本体包括内壳体本体和外壳体本体,所述内盖板与内壳体本体形成内壳体,所述外盖板与外壳体本体形成外壳体。
优选,内盖板的材料与内壳体本体的材料相同,所述外盖板的材料与外壳体本体的材料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本体包括内壳体本体和外壳体本体,所述电池盖板与内壳体本体形成内壳体,所述外壳体本体为外壳体。
优选,电池盖板的材料与内壳体本体的材料相同。
优选,外壳体的热导率为200-2000 W/m*℃。
优选,外壳体的材料为铜或铜合金。
优选,内壳体的材料为不锈钢、铝或铝合金。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极芯;其中,所述壳体为上述电池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71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