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故障检测方法、监控设备及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6274.0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5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芳;程剑;白艳;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24 | 分类号: | H04N21/24;H04N21/442;H04N21/64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故障 检测 方法 监控 设备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检测方法、监控设备及网络设备,涉及多媒体技术领域,可以准确进行视频业务的故障检测。该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所述视频质量参数是根据所述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确定的;所述视频质量参数包括有效丢包因子,所述有效丢包因子用于指示使用所述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对网络丢包进行恢复的有效性。根据所述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进行故障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多媒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故障检测方法、监控设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视频业务中,视频头端下发视频流,经由网络设备的传输到达用户侧部署的机顶盒(set top box,STB),STB将视频流传输给显示设备进行显示。网络传输过程中发生的丢包和时延会对视频业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可以用丢包率来表征网络传输质量对视频质量的影响。另外,现有技术通过丢包率实现对网络传输质量的监控。当视频业务出现故障(如:播放时出现花屏),一旦确定丢包率高于门限阈值,则表明网络传输情况不佳,视频业务故障是由网络传输引起的。
为了提升IPTV系统的业务质量,网络运营商往往会采用各种丢包恢复方法来增强IPTV系统对网络丢包的容错能力,如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重传(Re-Transmission,RET)等技术。采用丢包恢复方法可能会影响用户侧对丢包率的敏感度,如果在采用丢包恢复方法的场景下仍以丢包率来进行故障检测,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视频质量监测方法、监控设备及网络设备,可以对视频业务进行准确地故障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具体实现中,该视频质量参数是根据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确定的。该视频质量参数可以包括有效丢包因子,这个有效丢包因子用于指示使用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对网络丢包进行恢复的有效性。最后,还可以根据上述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进行故障检测。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检测方法中,根据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确定需要监测的视频质量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包括有效丢包因子,有效丢包因子能够指示所使用的丢包恢复方法对网络丢包进行恢复的有效性,考虑了丢包恢复方法对网络传输丢包的补偿,进而,能够根据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准确进行视频业务的故障检测。如:虽然网络状况不佳,丢包率较高,但是有效丢包因子较低,即采用丢包恢复方法有效地恢复了丢失的源数据包,因此,此时出现的视频业务故障并不是由于网络导致的,有可能是头端设备的故障或用户终端的故障导致的。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提高了视频业务故障检测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向被监控视频流所流经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视频质量参数请求消息,视频质量参数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被监控视频流的标识以及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示例的,如果被监控视频流是直播视频流,被监控视频流的标识可以是频道号或组播地址和端口;如果被监控视频流是点播视频流,被监控视频流的标识可以是五元组。
则,获取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具体包括:从上述至少一个网络设备获取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
如此,监控设备就可以获取到被监控视频流所流经的至少一个上报的被监控视频流的视频质量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有效丢包因子可以指示使用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对网络丢包进行恢复的有效性,如:使用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对网络丢包进行恢复的有效性,或使用被监控视频流的丢包恢复方法对网络丢包进行恢复有效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6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