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处理分离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396216.8 | 申请日: | 2017-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林祥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平县施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01 | 代理人: | 吴旭强 |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分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分离处理设备领域,特指一种水处理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水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分离污物及杂质时,均需通过药物与杂质混凝产生絮体,再由水溶气中细微上浮的气泡带动使絮体上浮于水面,再通过机械式刮泥机将水面上的絮体污泥刮走,从而达到一定的泥水分离。然而,由于上浮的絮体越积越多,使其重量增加、微气泡消失,在刮泥板机械性的动作下,容易沉降污染下层清水,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且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体积庞大,机械故障率高,维护成本增加等问题均需进一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水处理分离设备,以使絮体污泥通过分离管上方的收泥槽快速分离排出,该设备分离彻底,无机械排泥系统,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面积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水处理分离设备,主要包括反应器、分离器,反应器由内腔与外腔组成,外腔高于内腔,原水进口与内腔连通,外腔设有出水端,所述分离器中具有内管及外管,内管的进水口与反应器的出水端连接,内管出水口位于外管内部,外管上连通至少一个垂直设置的分离管,且分离管上设有收泥槽,所述反应器高于分离管,外管端部连接装有调节阀的出水管,且出水管上方连通透气管,透气管顶部与收泥槽顶部平行。
上述方案中,出水管呈“几”型设计,且出水管中间并联有辅管,辅管中装有控制阀。
上述方案中,反应器于内腔与外腔之间还设有二级腔壁、三级腔壁,其中,二级腔壁上部高于内腔且下部镂空出水,三级腔壁上部低于二级腔壁及外腔。
进一步地,收泥槽中设有排污口。
进一步地,内管的出水口连通垂直设置的支管,支管对应位于分离管中,且支管高度低于分离管。
进一步地,内管的进水口还连接水溶气发生器的出水端。
优选地,内管末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外管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出水管的高度低于分离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水溶气发生器所产生的水溶气推动絮体污泥上浮,从分离管进入收泥槽中,通过控制阀控制分离管液面高度,可定时使液面上升排清所汇聚的污泥、液面下降停止排泥,清水连续排出,其无需机械操作,性能稳定。另外该分离设备呈排状设计,反应器可连接多排分离设备,实现一拖多,使其分离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增加水处理量,同时占用面积小,设备投入成本及后期维修成本低,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系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为一种水处理分离设备,主要包括反应器1、分离器2,反应器1由内腔11与外腔12组成,外腔12高于内腔11,原水进口与内腔11连通,外腔12设有出水端,原水在混合助凝剂、混凝剂后经水泵抽取进入内腔11中,同时,在内腔11中加入絮凝剂或其他多种助剂,原水与多种助剂在内腔11旋流后絮体逐渐增大并溢出外腔12使絮体稳定,最后由外腔12的出水端进入分离器2中。作为优选的,本申请在反应器1中增加延长通道,于内腔11与外腔12之间设有二级腔壁13、三级腔壁14,其中,二级腔壁13上部高于内腔11且下部镂空出水,三级腔壁14上部低于二级腔壁13及外腔12,使絮体溢出内腔11后经过二级腔壁13、三级腔壁14后进入外腔12,在此过程中,絮体不断混凝增大,凝结牢固,最后从外腔12的出水端进入分离器2,以便更好的分离。
其中,分离器2中具有内管21及外管22,内管21的进水口与反应器1的出水端连接,内管21出水口位于外管22内部,外管22上连通至少一个垂直设置的分离管23,且分离管23上设有收泥槽24,反应器1高于分离管23,混凝后的水体从反应器1经内管21进入外管22中进行分离,絮体污物上浮,澄清液位于絮体污物下方,上浮的絮体污物溢出分离管23顶部进入收泥槽24中进行收集,收泥槽24中设有排污口241,通过排污口241将污物排出,而外管22端部连接装有调节阀31的出水管3,通过出水管3将清水排出,两者通过不同渠道彻底分离。
内管21的进水口还连接水溶气发生器5的出水端,水溶气发生器5生产水溶气后,可经减压释放器使气泡分化更为稳定,水溶气与混凝后的水体一同经内管21进水口进入外管22,则水溶气中的微细气泡可带动混凝后的絮体上浮于最上层,便于分离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平县施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饶平县施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6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