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4074.1 | 申请日: | 2017-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5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利军;王朋成;郭蕾;梅诚;徐晗;王路伽;蔡君懿;唐浩龙;何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5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垂直 接地 深井 有效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的装置及方法,产生激励电流的多频激励电源100的输出端通过铜棒电极130和具有垂直接地极121的待测输电杆塔接地装置120构成回路;信号控制平台210与多频激励电源100电气连接,并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240和无线通信模块250数据连接;信号采集装置270通过信号处理模块260和无线通信模块250将所测信号输入信号控制平台210;本发明通过对输电线路接地装置施加激励电流,能够有效抑制主频电磁干扰,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方法简便可行,检测系统可靠有效,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而接地装置的完整可靠性又是输电线路的安全保障。为了最大程度减小接地电阻,以改善地表电位分布,经常会在水平接地导体上往地中深处打入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埋设在地下,大多采用扁钢,圆钢等钢制材料,由于施工时的焊接不良、漏焊、接地短路电流电动力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多年的严重腐蚀,使得垂直接地极导体或深井接地存在断裂的情况,致使接地装置接地性能变坏。当发生雷击或者接地短路时,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找到一种能快速方便地对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进行检测的装置及方法、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已成为电力行业现有接地装置运行维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针对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电路理论,通过建立故障诊断方程并结合相应优化算法实现接地装置的故障诊断,通过编程实现了数值模型的计算机求解,但该方法运算较为复杂,诊断方程病态程度较高影响诊断精度,且当接地装置仅局部存在轻微故障时难以通过该方法得到识别诊断。而对于实际现场的检测也只是针对接地电阻的测量,无法判断故障位置。对于上述问题,本发明针对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检测提出了一种检测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的装置及方法,对接地装置的故障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针对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检测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的装置及方法,使之集发生、采集、分析于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通过设计的测试及分析方法得到接地装置的地中磁感应强度分布实现对输电线路接地装置故障与否的高效、准确判断。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的装置,产生激励电流的多频激励电源100的输出端通过铜棒电极130和具有垂直接地极121的待测输电杆塔接地装置120构成回路;信号控制平台210与多频激励电源100电气连接,并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240和无线通信模块250数据连接;信号采集装置270通过信号处理模块260和无线通信模块250将所测信号输入信号控制平台210;
所述铜棒电极插入接地装置120边缘;一个以上信号采集模块270垂直地面每隔一定深度间隔紧靠在垂直接地极121旁;
所述信号采集装置由固定单元与测量单元两部分构成,固定单元由三组方形绝缘板构成,每组绝缘板由绝缘杆呈直角支撑,呈三维立体结构;测量单元由固定在绝缘板上的铁芯和探测线圈构成,每片绝缘板上用四颗螺母固定铁芯,铁芯上绕有探测线圈。
进一步地,图形处理模块230与数据处理模块240数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采集装置在埋设接地装置施工时,随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一起深埋地下,用于长期对垂直接地极或深井接地有效性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多频激励电源输出幅值在2-50A的电流,频率在100Hz-1000Hz可调,由信号控制平台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为上述装置提供一种可靠的应用方法。其主要内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4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