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饮料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92257.X | 申请日: | 2017-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藤堂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其尔 |
| 主分类号: | B65D47/06 | 分类号: | B65D4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严星铁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 容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容器,既便于吸嘴型的使用,又能够顺利地进行从吸嘴型向吸管型的饮料容器的过渡。本发明的饮料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其在上端部具有开口部,并且收纳饮料;基部件,其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开口部;饮嘴部件,其装配于基部件;饮料输送用的吸管部件,其一端能够在饮嘴部件装卸,在装配状态下,另一端侧向容器主体内延伸;以及能够开闭的盖部件,其被设置成能够覆盖饮嘴部件,饮嘴部件具有形成有饮料的流通道的吸嘴部,该吸嘴部由能够变形的软质的部件构成,且其上部剖面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并且在流通道的从其上端起预定的位置设有阀体,该阀体通过吸取和/或变形而成为饮料能够通过的打开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摄取饮料时使用的饮料容器。
此外,本说明书中,作为表达方向的术语,“所谓上”、“下”是以载置饮料容器的状态为基准,另外,所谓“前”、“后”,是将设有盖部件的锁定机构的一侧设为“前”,将设有盖部件的枢轴接合部的一侧设为“后”。
背景技术
作为婴幼儿在从带奶嘴的奶瓶向吸管型饮料容器的过渡期使用的容器,已知饮料的摄取口为例如扁平的椭圆形的吸嘴型容器。
然而,吸嘴型和吸管型的饮嘴的形状不同,因此对于婴幼儿而言,存在不能顺利地过渡的情况,作为为了解决该问题的饮料容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饮料容器,其将饮嘴作为吸嘴转换器,能够更换为扁平的椭圆形和圆形。
在专利文献1中,如上所述地,能够将吸嘴转换器的形状更换为扁平的椭圆形和圆形。
然而,吸嘴型饮料容器是用手握住,倾斜饮料容器来进行饮用的容器,在吸嘴部的前端设有排出孔,以便通过倾斜饮料容器使饮料自然地流出。
另一方面,就吸管型饮料容器而言,不倾斜饮料容器,通过婴幼儿将吸管放到嘴中进行吸取,从而吸出液体。
然而,奶瓶和吸嘴型的容器均没有吸取的动作,因此婴幼儿不能进行吸吸管的动作。特别地,吸管为圆形截面比较细的形状,因此需要撅起嘴吸。也就是,对于婴幼儿而言,必须进行噘嘴的动作和吸取的动作这两个新的动作。因此,存在不会应对、不能顺利地向吸管型过渡的情况。
在这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将吸嘴部的形状更换为接近吸管的圆形剖面,因此,可以认为,吸嘴部本身的形状接近吸管。
但是,即使仅吸嘴部的形状接近吸管,因为饮料重容器流出是通过倾斜容器而自然地流出,所以不能给予若进行吸取,则饮料流出的意识,相反,不能噘嘴的婴幼儿当倾斜容器时,便倒出饮料,实际上不能提供有效的训练。
因此,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饮料容器,以重叠的方式在圆形剖面的饮嘴装配扁平的吸嘴,而且在容器内装配与饮嘴连通的吸管。
根据专利文献2的饮料容器,认为能够解决对专利文献1记叙的上述的问题点,顺利地进行婴幼儿向吸管型饮料容器的过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886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471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2公开的饮料容器以装配与饮嘴连通的吸管来使用为前提,因此具有如下的问题。
假设,当拆下吸管而要用作吸嘴型饮料容器时,在打开盖的状态下,当放倒容器时,内部的饮料会从吸嘴部的孔漏出。因此,不适于用作拆下吸管的状态下的吸嘴型,具有不能在以下长期间使用的问题:作为吸嘴型使用,然后再在为了向吸管的过渡的训练中使用。
本发明为了解决该课题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容器,既便于吸嘴型的使用,而且还能够顺利地进行从吸嘴型向吸管型饮料容器的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其尔,未经株式会社利其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22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