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尼龙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2020.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初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91/06;C08K13/06;C08K9/02;C08K9/04;C08K7/24;C08K5/526;C08K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改性 尼龙 阻燃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尼龙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有机化改性填料通过表面有机化,能够有效的降低团聚,提高其与尼龙的相容性,增强了成品材料的稳定性强度,同时碳纳米管增加了成品材料燃烧后的碳层面积,有效的起到了气相阻隔的效果,增强了材料的防火性能,同时加入的亚磷酸三苯酯能够在燃烧时可以通过脱水催化成碳,进一步提高了成品的阻燃防火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尼龙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作为工程塑料中最大最重要的品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改性后实现高性能化,其次是汽车、电器、通讯、电子、机械等产业自身对产品高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的进程,而用于电子、电气、电器的阻燃尼龙与日俱增,绿色化阻燃尼龙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但是,尼龙也存在缺点,它的化学结构主要是碳和氢组成,尼龙是高度可燃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存在潜在的火灾隐患。尼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腐蚀性的烟气,在火灾中造成严重的后果。鉴于此,当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尼龙的阻燃改性,致力于研制和生产各类阻燃剂;
由此可见提升尼龙的阻燃等级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材料的应用范围,更是提升了材料的安全系数,对于保障社会生产资料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为了不断提高尼龙的阻燃性能,在其中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管、二氧化硅、滑石粉等各类无机阻燃剂,但是这些无机阻燃剂容易造成团聚,降低成品的稳定性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无机阻燃剂在尼龙中的分散性,降低团聚,提高成品的稳定性强度和防火性能,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尼龙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尼龙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3-4重量份的亚磷酸三苯酯,加入到其重量16-20倍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
(2)取24-30重量份的马来酸酐、1-2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混合,在100-105℃下保温7-20分钟,加入上述亚磷酸三苯酯的无水乙醇溶液,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反应釜温度为65-70℃,保温反应3-4小时,出料,与2-3重量份的蓖麻酸钙混合,搅拌至常温,得马来酸酐预聚物;
(3)取5-6重量份的棕榈蜡,加入到其重量4-6倍的乙酸乙酯中,在110-120℃下保温20-30分钟,冷却至常温;
(4)取20-25重量份的碳纳米管,在混酸溶液中浸泡60-70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常温干燥,与3-4重量份的双苯磺酰亚胺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1-2倍的四氯化碳中,搅拌均匀,与上述棕榈蜡的乙酸乙酯溶液混合,磁力搅拌10-15分钟,得磺酰化碳纳米管溶液;
(5)将上述马来酸酐预聚物加入到其重量20-30倍的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均匀,与上述磺酰化碳纳米管溶液混合,超声4-6分钟,送入冰水浴中,加入1-2重量份的三聚氰胺,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出料,抽滤,将滤饼用乙酸乙酯、去离子水依次洗涤,真空100-110℃下干燥1-2小时,冷却至常温,得有机化改性填料;
(6)取上述有机化改性填料,与3-4重量份的铝酸钙、0.5-1重量份的硫酸铝铵、150-170重量份的尼龙6混合,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即得所述碳纳米管改性尼龙阻燃材料。
所述的混酸溶液为体积比为4-6:1的95-96%的硫酸、80-85%的硝酸混合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初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初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2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