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浆机转子及磨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1559.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2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亚历山大·葛帅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D1/30 | 分类号: | D21D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3 | 代理人: | 任宇;刘光明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主体 驱动电机 磨浆机转子 间隙调整 磨浆机 中心区域 旋转驱动轴 导流部件 浮动连接 流体泵送 位置布置 周向延伸 磨浆区 磨盘 背对 磨刃 连通 装配 开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浆机转子,包括:转子主体(1),所述转子主体被设计为适于以中心区域浮动连接在一根旋转驱动轴(15)上,并且在安装时朝向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侧(4)和背对驱动电机的间隙调整侧(5)都装配有带有磨刃(6)的磨盘(2);其中,在靠近所述转子主体的中心区域的位置布置有若干沿周向延伸的、连通所述转子主体的驱动电机侧(4)和间隙调整侧(5)的磨浆区(7)的开口(9),其中,所述转子主体还包括用于增强从所述转子主体的驱动电机侧(4)向间隙调整侧(5)的流体泵送效应的导流部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磨浆机,该磨浆机包括上述磨浆机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浆机转子,其包括以中心区域浮动连接在一根旋转驱动轴上的转子主体,所述转子主体在安装时朝向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侧和背对驱动电机的间隙调整侧都装配有带有磨刃的磨盘。其中,在靠近所述转子主体的中心区域的位置布置有若干沿周向延伸的、连通所述转子主体的驱动电机侧和间隙调整侧的开口。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上述磨浆机转子的磨浆机。
背景技术
纤维浆料悬浮液(化学浆/机械浆/回收浆)的低浓度磨浆是改善纤维特性及强度的一种典型处理。市面上有各种不同的磨盘类型可供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是双盘式磨浆机。这种类型的磨浆机具有两个磨浆区。“浮动”在(花键)轴上的两侧装配有磨盘的转子主体在两个也装配有磨盘的定子之间旋转。加载(也就是减小磨盘之间的间隙的过程)以机电方式从一侧(即与电机相对的靠门的那一侧)进行,且转子理论上自动对中,因而使得纤维悬浮液会均匀地通过两个磨浆区。但事实上,流动并未均匀地在两个磨浆区之间分布,结果导致磨盘被不均匀地磨损,并因而对磨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磨盘在调整侧的磨损总是比在驱动电机侧更严重。
现有技术下,围绕转子主体中心布置有若干肾形开口,在纤维悬浮液穿过这些肾形开口时,会受到一定的流动限制。大约50%的纤维悬浮液应当穿过这些肾形开口进入间隙调整侧的磨浆区,但是,由于肾形开口的流动限制,通过的悬浮液会少于50%。这可以被视为是非均匀磨损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转子主体本身上的充分泵送手段和/或特定磨盘设计来消除上述的不均匀流动分布以及不均 匀磨损的磨浆机转子。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磨浆机转子加以解决,该磨浆机转子包括:转子主体,所述转子主体被设计为适于以中心区域浮动连接在一根旋转驱动轴上,并且在安装时朝向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侧和背对驱动电机的间隙调整侧都装配有带有磨刃的磨盘;其中,在靠近所述转子主体的中心区域的位置布置有若干沿周向延伸的、连通所述转子主体的驱动电机侧和间隙调整侧的磨浆区的开口,其中,所述转子主体还包括用于增强从所述转子主体的驱动电机侧向间隙调整侧的流体泵送效应的导流部件。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于,通过转子主体本身的结构特征以及转子和定子在两个磨浆区内的磨盘设计来实现在驱动电机侧和间隙调整侧流动的均匀化。首先,考虑把连通两个磨浆区的所述开口本身设计成能够带来泵送效果的形状和结构。因此,与现有技术下的认知不同的是,并不对流动加以限制,而是要加速这种流动。流动的加速能够促进转子主体两侧的流动均匀化。其次,转子本身的形状结构特征,例如磨刃的数目、长度、角度及磨刃之间的沟槽深度等都会显著地影响流动本身和泵送效应。另外,在转子的径向外侧设置连通驱动电机侧和间隙调整侧的通孔亦会有助于流动在转子两侧的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所述导流部件是布置在所述转子的所述开口的内部区域的若干泵送条。所述泵送条从所述开口的径向内侧边缘延伸至径向外侧边缘,或者可以只从所述开口的径向内侧边缘伸出但并不到达径向外侧边缘,或者可以只从所述开口的径向外侧边缘伸出但并不到达径向内侧边缘。
在本实施形式的一种变化中,泵送条布置在转子的靠近所述开口径向外侧的表面上。在本实施形式的另一种变化中,所述导流部件是所述开口之间的突出导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1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