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译码方法及译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1333.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4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郑征;杜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3/13 | 分类号: | H03M13/1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译码 方法 译码器 | ||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译码方法及译码器。该译码方法包括根据当前被译码的码块内的第二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计算码块内的第一比特组的LLR;路径选择结果包含L条路径;根据LLR计算第一比特组的BM;对于L条路径中的每一条路径,选择至少L个BM;根据至少L个BM和第一比特组的前一个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确定第一比特组的PM;根据PM确定第一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本申请的整个译码过程中无需进行PM排序,在进行第一比特组的译码时,只需要在当前比特组的PM计算阶段时,能够获取到上一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即可,从而能够使得在译码过程中,在PM计算阶段之前的其他阶段均可并行,从而大大降低译码时延,提高译码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译码方法及译码器。
背景技术
极化(Polar)码基于信道极化理论,认为信道组合后,同一个信道的N次传输,将会发生信道极化,使得一部分信道的容量接近1,而一部分信道的容量接近0,且N越大,这两部分信道的比例越高,被认为是可以在理论上证明是信道容量可达的编码方案。
由于Polar码结构化的编码方式,Polar码的有效译码算法是连续消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简称SC)算法,即对待译码块的下一比特的估计值可以根据接收信号和已有的比特估计序列通过计算下一比特为0或为1的信道的转移概率进行逐个判决,由于通讯速率的提高,单纯的SC算法的性能已无法满足译码需求,在此SC算法的基础上,产生了连续消除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简称SCL)算法,该算法通过保存当前比特或比特组的L个度量值较优的比特序列路径,在下一比特或比特组译码的优选路径从保存的L个比特序列路径上基础进行分裂并排序选取较优路径。
然而,在SCL算法译码过程中,每次选取下一比特或比特组的序列路径需要依赖当前比特或比特组的序列路径的分裂后的排序结果,即需要依赖上一比特或比特组的选择结果,所以需要依次串行处理所有比特或比特组,从而形成关键路径,其译码时延较高,导致译码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译码方法及译码器来解决SCL算法译码过程中带来的译码高,译码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译码方法,该方法中,首先会根据当前被译码的码块内的第二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计算第一比特组的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Ration,简称LLR)以及根据该LLR计算第一比特组的分支度量值(Branch Metric,简称BM),其中,该BM中包括L组BM,L组BM与L条路径一一对应,且每组BM中的BM的数量均为BM的总数的1/L,接着对于L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分别从与每条路径相对应的一组BM中,选择至少L个BM,根据为L条路径中每条路径分别对应的所述至少L个BM,和,所述第一比特组的前一个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比特组的路径度量值(Path Metric,简称PM),L条路径分别对应的至少L个BM和所述第一比特组的前一个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比特组的路径度量值PM,最后,按照该PM确定当前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
可以看出,由于直接根据位于第一比特组之前的第K个比特组的第二比特组得到的第一比特组的BM,即相当于在不考虑第一比特组的前一个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的情况下,将该第一比特组的BM均计算出来,接着,在获取到上一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后,仅需要根据第一比特组的前一个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和选择出的BM即可确定出PM,即第一比特组的前一个比特组的PM加上第一比特组计算的BM即可得到第一比特组的PM,从而能够根据该PM确定出路径选择结果,可见,整个译码过程中无需进行PM排序,在进行第一比特组的译码时,也无需等待第一比特组的前一个比特组的路径选择完成,只需要在当前比特组的PM计算阶段时,能够获取到上一比特组的路径选择结果即可,从而能够使得在译码过程中,在PM计算阶段之前的其他阶段均可并行,从而大大降低译码时延,提高译码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1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