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形光缆及其敷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1029.0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桂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唐学青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卡合部 卡接件 光缆 部下表面 卡接部件 卡合 第二卡合部 敷设 缆槽 光缆敷设 光缆结构 光纤光缆 不连通 未使用 凹陷 连通 嵌入 灵活 | ||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缆技术领域,尤涉及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它由卡接部件本体构成,卡接部件本体内部有容缆孔,卡接部件本体下部有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第一/二卡合部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具有所述隐形光缆用卡接件使用时可嵌入到容缆孔处的通道,所述通道是连通容缆孔与第一卡合部及第一卡合部下表面的入缆槽,或者所述通道是从第一卡合部及第一卡合部下表面向容缆孔方向凹陷且在未使用前与容缆孔不连通的入缆槽。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该卡接件的隐形光缆及光缆敷设方法。本发明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成本低、使用方便。本发明的隐形光缆结构简单、易于敷设、隐形、不影响原有建筑及装饰。
本申请是名称为:隐形光缆用卡接件、隐形光缆及隐形光缆的敷设方法、申请号为:201510235067.8、申请日为:2015年05月11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隐形光缆用卡接件、使用该卡接件的隐形光缆、隐形光缆的敷设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的飞速发展,光缆的使用日益频繁。为了满足用户宽带网速提升的需求,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楼(FTTB)的需求日益增加。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室内光缆敷设,之一为暗线敷设,在建设时就敷设管道或布放线缆,这种方式使线缆彻底隐藏,缺点是建设时无法预见数年后的变化;之二为明线敷设,即将光缆放置在建筑墙面之外或附着在建筑墙面的表面,而现有技术中的光缆,入户用的通常有蝶形光缆、紧套光缆等,由于外径较粗,明线敷设时,需要将光缆用钉或线卡钉住光缆,使光缆与建筑物合为一体,这样不仅破坏了墙面,而且极大地影响用户室内装饰的美观性,因此,难以接受、极难推广。为此,行业内正在不断地探索适合于室内明线敷设的光缆及其解决方案。较典型的是采用电池式胶枪,使胶熔化后,将胶喷涂在墙面上,并将光缆粘附住,这种方式操作比较复杂,且极难控制出胶量,施工时会使墙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为此,行业内期待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将揭示一种隐形光缆用卡接件、使用该卡接件的隐形光缆及隐形光缆的敷设方法,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实例1至实施实例5所述的任意一种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其特征在于它由卡接部件本体构成,卡接部件本体内部具有容缆孔,卡接部件本体下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具有所述隐形光缆用卡接件使用时可嵌入到容缆孔处的通道,所述通道是连通容缆孔与第一卡合部及第一卡合部下表面的入缆槽,或者所述通道是从第一卡合部及第一卡合部下表面向容缆孔方向凹陷且在未使用前与容缆孔不连通的入缆槽。
上述所述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是连通容缆孔与第一卡合部及第一卡合部下表面的入缆槽时,所述入缆槽的宽度小于容缆孔的直径。
上述所述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孔为圆柱形。
上述所述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下方都具有粘胶层,粘胶层下方具有防粘层。
上述所述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层的材料为自粘胶或不干胶或双面胶或其它合适的胶材。
上述所述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层的材料为纸或尼龙薄膜或布。
上述所述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孔的直径为0.90~1.2mm。
本发明第六实施实例及第七实施实例中所述的隐形光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紧套光纤和将紧套光纤包覆住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所述紧套光纤由光导纤维及将光导纤维包覆住的紧套层构成;所述隐形光缆用卡接件为第一实施实例至第五实施实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隐形光缆用卡接件。
上述所述的隐形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套层的外径为0.80~0.9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1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