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C-MS/MS测定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0827.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4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茅佩卿;罗金文;陈碧莲;王展华;施贝;岳超;王一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c ms 测定 食用 香精 乙酰 甲基 噻吩 方法 | ||
GC‑MS/MS测定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方法,属于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将食用香精香料样品用提取溶剂进行超声提取,冷却后用提取溶剂定容,混匀后静置,取上部溶液过微孔滤膜,所述的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或正庚烷;采用GC‑MS/MS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本发明首次采用GC‑MS/MS检测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采用MRM模式能有效消除基质效应,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外标法线性良好,定量准确,检出限为0.1mg/kg。本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可靠,灵敏度高,对监测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使用情况,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GC-MS/MS测定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香料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具有烧烤、坚果的气味,于2002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下设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安全评估,开始作为食品用香料使用。目前,我国允许其作为食品用合成香料使用,收录于国标GB 2760-2014中。2013年6月4日,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公布了对该物质重新评估的意见,认为其在体内和体外试验均表现出致突变性,作为食品用香料使用存在安全问题。2013年6月14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法规(Regulation(EC)No 545/2013),禁止该物质作为食品用香料使用,将其从食品用香料法规附录Ⅰ食品用香料清单中删除。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针对这一情况迅速做出反应,于2013年8月14日发布自律文件(香化协字[2013]62号),要求香料生产企业不得生产用作食品用香料的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食品用香精生产企业调整配方,不得使用该物质。
目前对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检测在国标中尚属空白,国内针对此物质的定量检测研究开展的也不多,仅有一篇专利报道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公开号为:CN1046557775A,其公开了选择性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内标法进行定量。该法存在的主要缺陷是:由于食用香精成分复杂,通常含结构相近化合物,各组分在检测中并不一定能完全分离,容易相互干扰,采用单极质谱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都有待考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GC-MS/MS测定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方法。本发明与单级质谱SIM模式相比,本发明中采用多级质谱MRM模式能更准确的定性,同时,因为从干扰严重的一级碎片中抽取了母离子,进一步碎裂得到子离子来定量,灵敏度也高于单级质谱,更适合于微量、痕量物质的检测。
所述的GC-MS/MS测定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食用香精香料样品用提取溶剂进行超声提取,冷却后用提取溶剂定容,混匀后静置,取上部溶液过微孔滤膜,所述的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或正庚烷;
2)取步骤1)得到的滤液,采用GC-MS/MS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
所述的GC-MS/MS测定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超声提取时间至少为15min。
所述的GC-MS/MS测定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微孔滤膜为有机滤膜,孔径为0.22μm或0.45μm。
所述的GC-MS/MS测定食用香精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GC-MS/MS的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HP-INNOWax或相当者;
进样口温度:240℃;
程序升温条件:50℃保持1min,20℃/min升至200℃,保持3min,再25℃/min升至240℃,保持7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0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离子产生装置及可穿戴式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永磁驱动的高压直流接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