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0711.8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9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娜;张纪文;陆朝阳;徐遵主;孙永嘉;李明;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3/86;B01D53/75;B01D53/76;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1505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修 空间 异味 净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净化系统和电控系统,其中,所述箱体(1)的下部设有进风口,其上部设有出风口,该箱体(1)的内部设有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3)、光催化反应器、臭氧分解催化层(6)、活性炭层(7)、风机(8)和负离子发生器(9),所述的电控系统用于对净化装置的运行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采用格栅结构,且进风口格栅(2)和出风口格栅(10)均设置为四周环绕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尼龙过滤网,所述出风口格栅(10)采用ABS塑料、PP塑料或者PVC塑料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催化反应器由两层光催化层(4)及位于光催化层(4)之间的紫外灯管(5)组成,所述风机(8)配有变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进出风口均安装有异味气体传感器,该异味气体传感器、与紫外灯管(5)匹配的镇流器、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3)的电源、风机(8)的变频器及负离子发生器(9)的高压发生器均与电控系统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万向轮(12),负离子发生器(9)的放电电极材料为富勒烯。
7.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对装修空间的异味进行净化处理,其步骤为:
(1)装修空间的异味气体在风机(8)的作用下进入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3)中,在高能电子和活性基团的作用下被裂解成CO2和H2O等小分子物质;
(2)经过低温等离子体初步裂解的气体经过光催化反应器,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未裂解完全的中间产物进一步分解为无害物质,同时等离子体反应器(3)产生的紫外线和副产物臭氧用于强化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中间产物的过程;
(3)经过光催化反应器的气体进一步经过臭氧分解催化层(6),将反应残余的臭氧进行高效去除;
(4)经过臭氧分解催化层(6)的气体进一步经过活性炭层(7),对排气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
(5)在风机(8)的作用下,处理后的气体将负离子发生器(9)产生的高浓度负离子通过出风口送至室内空间各个角落,沉降颗粒物,起到主动净化的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层(4)由改性二氧化钛负载在活性炭、泡沫镍或者蜂窝陶瓷基材上构成,所述紫外灯管(5)的发光波长为254纳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3)为电晕放电或介质阻挡放电形式,所述臭氧分解催化层(6)中的催化剂成分为锰、铜、镍和钴的氧化物,活性炭层(7)中的活性炭为椰壳活性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修空间异味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时,通过进风口设置的异味气体传感器对进风口的污染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当污染气体浓度较高时,通过电控系统控制装置满负荷运行,按照步骤(1)-(5)对污染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当进风口污染气体浓度较低时,将信号反馈给电控系统,通过变频器调节风机(8)风量,以节约能源;当进风口污染气体浓度极低时,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关闭等离子体反应器(3)和紫外光源,并减小风机(8)风量,主要通过活性炭层(7)净化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07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