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9851.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8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宝魁;贺明珠;张超;崔扬帆;蒋麒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44 | 分类号: | B60P1/44;B66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平台 升降过程 安全挡块 升降机构 货车厢 装卸 钢丝绳 安全稳定 电控系统 基础平台 门形框架 转轴转动 轿车 滑动 挡雨棚 电控箱 无偏移 智能化 车钩 互锁 节时 偏摆 引板 省力 自动化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门形框架升降机构、渡桥机构、安全挡块机构、电控箱、挡雨棚、车钩、引板和基础平台,升降机构的钢丝绳的位置不会左右偏摆,升降过程安全稳定。升降平台尾在升降过程中只能绕转轴转动,升降过程无滑动,无偏移,摩擦力小。具有智能化的电控系统和互锁功能,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挡块机构简单实用,人站在地面可完成全部动作,操作方便,节时省力,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厢升降平台,特别涉及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属于升降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轿车迅速走进普通百姓家中,轿车产业飞速发展,轿车的流通量越来越多,很多轿车通过火车双层特货车厢进行运输,这样以来,如何安全、高效地向双层特货车厢上装卸轿车就显得格外重要。
但现有技术的装卸工具多釆用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拉动升降平台来完成,由于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在拉动过程中,钢丝绳的位置不断改变,悬挂的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本身也在摆动,加之平台尾部没有定位装置,平台尾部在地面上摩擦滑行,升降过程中平台前后左右窜动,存在诸多弊端和安全隐患,工作效率低下。
综合来看,现有技术的装卸工具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绳轮机构设计不合理,钢丝绳的位置会左右偏摆,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亊故。二是平台在升降过程中容易滑动和偏移。三是电控系统智能化的程度低,不够安全可靠。四是没有安全挡块机构,不能人站在地面完成全部动作,操作繁琐费事。因此,轿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急需研发一种高效、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轿车装卸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门形框架升降机构、渡桥机构、安全挡块机构、电控箱、挡雨棚、车钩、引板和基础平台,升降机构的钢丝绳的位置不会左右偏摆,升降过程安全稳定。升降平台尾在升降过程中只能绕转轴转动,升降过程无滑动,无偏移,摩擦力小。具有智能化的电控系统和互锁功能,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挡块机构简单实用,人站在地面可完成全部动作,操作方便,节时省力,安全可靠。
为达到以上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门形框架升降机构、渡桥机构、安全挡块机构、电控箱、挡雨棚、车钩、引板和基础平台,升降平台设置在门形框架的内侧,升降平台安装在门形框架的横梁之下,渡桥机构的尾部通过铰链和升降平台的端部连接,渡桥机构的端部和双层特货车厢底板搭接,安全挡块机构和电控箱设置在门形框架上,挡雨棚设置于门形框架的顶部,车钩固定在基础平台上。
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进一步的,升降平台由200H型钢和花纹钢板组焊而成,升降平台尾部釆用定轴旋转机构,升降平台基础内预埋转轴一根,转轴两端伸岀升降平台,升降平台设耳板两块,耳板下部设置有孔,孔内镶有铜套,耳板下部穿过伸岀的转轴,上部焊接在平台尾部两侧,升降平台绕转轴转动。
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进一步的,门形框架由250H型钢组焊而成,门形框架有4根立柱和4根横梁,立柱承重,横梁安装升降机构和挡雨棚。
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进一步的,升降机构包括空心轴双输岀减速机、传动轴、联轴器、轴承、绳轮、轴承座、隔套,绳轮绳槽底部开有穿绳孔。
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进一步的,渡桥机构包括渡板、电液推杆机、铰链。
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进一步的,安全挡块机构包括固定挡块、活动挡块、拉伸弹簧、回转轴、圆螺母、拉链、挂钩和固定板,回转轴端部设置有螺纹,安装好后用圆螺母锁紧,回转轴上无螺纹部分的长度略大于活动挡块的厚度,拉链自由下垂,活动挡块由于拉伸弹簧的拉力,处于水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98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