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六面体有限元模型自动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8546.2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0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谭焕成;关玉璞;陈伟;许善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0 | 分类号: | G06F30/10;G06F30/23;G06T17/00;G06F113/12;G06F11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编织 复合材料 六面体 有限元 模型 自动 生成 方法 | ||
1.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六面体有限元模型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纤维束中心编织过程的空间轨迹,得到每条纤维束中心的位置坐标;
S101、读取预制件的三维尺寸,纤维束截面尺寸和编织角,以相应变量存储;
S102、根据预制件的长度尺寸计算得到编织步数;
S103、根据预制件的宽度和厚度以及纤维束截面尺寸,计算出编织机上载纱器的数量和排布,即得到主体纱的行数和列数以及载纱器初始排布矩阵;根据纤维束截面尺寸和编织角,计算得到相邻载纱器之间的间距以及花节高度;
S104、赋予所有编号载纱器的初始位置,然后根据四步法编织纤维束的运动规律从第一步开始循环,直到编织步数满足要求后跳出循环,此过程中,时时记录所有编号载纱器每步运动后新位置坐标值;
S105、整合所有纤维束中心点空间每步运动轨迹的数据,此时得到纤维束中心点空间运动轨迹的坐标是未打紧的;
S106、对纤维束空间中心点运动轨迹的坐标进行打紧处理,并分别以预定的文件格式输出打紧后的每条纤维束中心的位置坐标;
步骤二:读取纤维束中心点空间轨迹的位置坐标,即读取打紧后的每条纤维束的位置坐标,进行几何创建、方向分组和六面体网格划分;
S201、读取一根纤维束中心点空间轨迹数据,存储成一个数组;
S202、根据轨迹数据,顺序每两个轨迹数据点计算纤维束每步方向向量组,并归一化;
S203、根据计算出来的每步单位方向向量,计算纤维束转折点的平分方向向量组;
S204、根据空间轨迹数据数组,依次建立临时节点Node集合;
S205、根据Node坐标判断其位置,Node位于内部区域设定纤维束截面半径为R1,Node位于表面区域设定纤维束截面半径为R2,Node位于角部区域设定纤维束截面半径为R3;
S205、根据Node在数组的位置选择空间的方向向量,首尾Node选择归一化的单位方向向量,其他Node选择平分方向向量;
S206、依次根据Node坐标值、方向向量和纤维束截面半径建立圆面集合;
S207、根据圆面集合,依次每两个圆面建立圆柱体,圆柱体穿越三个不同区域时,截面半径发生变化;
S208、依次判断圆柱体的中心方向向量,把中心方向向量相同的圆柱体移动同一个组里;
S209、遍历所有的圆柱体,根据设定的网格大小和形式划分六面体单元;
S210:重复以上S201至S209,循环所有纤维束中心点空间轨迹数据,直至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六面体有限元模型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件的尺寸、载纱器的数量和排布,以及纤维束横截面半径满足以下关系式:
Wx为预制体沿X方向的宽度;Wy为预制体沿Y方向的宽度;n为载纱器排列的列数;m为载纱器排列的行数;b为纤维束横截面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85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