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8413.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2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052;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锂电池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锂电池在3C电器及电动车中的大量使用,在不久的将来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旧锂电池,如果不回收利用,将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浪费资源。
现有技术中,当锂电池容量下降后,电池只能报废。
锂电池包括正极片、隔膜、电解质溶液、负极片、外包装材料、极耳。对于报废的电池,如果对锂电池中隔膜、外包装材料、极耳、正极片、电解质溶液和负极片等进行回收利用,其回收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及其修复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包括壳体、电芯和电极柱,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柱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芯,所述电芯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还包括一修复机构,该修复机构包括密闭腔体、活性金属和引出装置,所述活性金属设置于所述密闭腔体内,所述引出装置电性连接于所述活性金属,所述密闭腔体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邻。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中,所述密闭腔体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邻。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中,所述密闭腔体与壳体外部相邻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薄弱区。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中,所述密闭腔体与壳体内部相邻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薄弱区。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中,所述第一薄弱区和第二薄弱区上下位置对应。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中,所述修复机构位于所述电芯的上方。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中,所述活性金属为金属锂或金属钠。
相应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的修复方法,包括:
密闭腔体内预存储有电解液;
破坏密闭腔体的侧壁,使得密闭腔体内电解液进入壳体内,并与电芯中的原有的电解液混合;
稳定后,留存在密闭腔体的电解液与活性金属始终保持接触;
在引出装置和正极的电极柱之间、或者引出装置和负极的电极柱之间施加电压。
本申请还公开了另外一种可修复的锂电池装置的修复方法,包括:
破坏密闭腔体的侧壁,使得密闭腔体分别与壳体的内部以及外部连通;
从外部将电解液引入壳体内,并与电芯中的原有的电解液混合;
持续加入电解液,直至密闭腔体中的电解液与活性金属接触,或者浸没活性金属;
在引出装置和正极的电极柱之间、或者引出装置和负极的电极柱之间施加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在壳体内预设一个装有活性金属的密闭腔体,其不影响锂电池的正常工作,当电池容量下降后,金属引出装置和活性金属锂连在一起可以激活回收的电池,实现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避免直接报废污染,降低回收利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锂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修复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84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断路功能的电池
- 下一篇:蓄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