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电机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8022.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5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李健;吴科明;刘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电机 转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转子,包括交替极永磁电机转子铁心、两个常规永磁电机转子铁心和瓦片式永磁体。其中一个常规永磁电机转子铁心的轴向长度为整个转子铁心轴向长度的0.1‑0.3倍,且同轴并列设在交替极永磁电机转子铁心两侧。交替极永磁电机转子铁心的外或内圆周表面沿周向均匀布设有p个凸极,相邻两个凸极之间形成永磁体槽二;其中,p为电机极对数;常规永磁电机转子铁心的外或内圆周表面沿周向均匀布设有2p个永磁体槽一;每个永磁体槽一和每个永磁体槽二内各嵌套一个瓦片式永磁体。本发明采用传统表面式永磁电机转子和交替极表面式永磁电机转子相结合的方法,在降低电机的成本和保证转矩输出能力的同时,削弱转轴端部的漏磁及其磁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永磁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具有高转矩密度和高效率,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同的永磁电机转子结构,使得磁路不同,这就使得电机性能、控制系统、制造工艺和适用场合也不同。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坐标变换理论,表面式永磁电机的直轴磁路和交轴磁路,如图1所示。直轴磁路12:永磁体→气隙→定子铁心→气隙→相邻的永磁体→转子铁心→回到永磁体。(图中定子铁心和气隙没有画出,但是行业内都知道)。交轴磁路13:两个永磁体的边界处→气隙→定子铁心→气隙→相邻的两个永磁体的边界处→转子铁心→回到开始两个永磁体的边界处。
可见,其直轴磁路的磁阻与交轴磁路的磁阻相等,所以其直轴电感等于交轴电感。
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转矩Te表达式,如式(a)所示。
式(a)中,p为电机的极对数,ψpm为永磁磁链,Ld和Lq分别为直轴电感和交轴电感,id和iq分别为电枢绕组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Ia是正弦相电流的峰值,β是电流相位角。Tpm和Tr分别是永磁转矩分量和磁阻转矩分量。
由于表面式永磁电机的直轴电感等于交轴电感,所以其磁阻转矩分量为0。只含有永磁转矩分量,即表面式永磁电机的电磁转矩Te表达式,可由式(b)所示。
表面式永磁电机转子的制造工艺简单,其输出转矩中不含有磁阻转矩分量,故控制方法简单,广泛应用于机床、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等伺服传动场合。传统的表面式永磁电机使用大量价格较高的稀土永磁材料,是其生产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其成本,申请号为200710010915.0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表面式永磁伺服电机转子,永磁体与“假极”交替布置,永磁体的数量仅为传统表面式永磁电机的一半,节省了永磁材料,从而降低了电机的总成本。
然而,正如IEEE磁学会刊发表的文章: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d Effect inPartitioned Stator Flux Reversal Machines Having Surface-Mounted andConsequent Pole Permanent Magnets,所指出的,交替极结构的永磁电机,其端部漏磁比较严重。
另外,交替极表面式永磁电机的转轴端部会有单极性漏磁,使得电机的转轴端部发生磁化,这将对整个电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发明专利201611011019.1提出采用转子分段的方法,在转子和转轴内部提供漏磁路径,削弱了转轴端部的磁化。然而,两段转子交界处存在轴向漏磁,其漏磁路径如图15所示:一段转子的永磁体→气隙→相邻的另一段转子上的永磁体→转子铁心→回到开始的永磁体。尽管,发明专利201611011019.1可以降低转轴端部的漏磁,避免其磁化,但是,两段转子交界处的漏磁会降低转矩输出能力,永磁体的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8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