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87537.1 | 申请日: | 2017-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青;过冬冬;路欣;向阳;赵贵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2/38;C08F2/18;C08F2/44;C09K3/3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张彩琴;李晓娟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酸酯 类高吸油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常见的烷基丙烯酸酯类和丙烯酸酯类单体通过优选单体组成、改善单体配比以及三元乙丙橡胶结构剂的引入,通过悬浮聚合的方式,制备得到具有良好表面形态且表面不粘结的粒子状高吸油树脂。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其吸油倍数、吸油速率、保油率与市面上普遍的吸油树脂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吸油材料的缺点,因此在石油化工、军事和环境处理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环境及军事领域,具体是一种吸油树脂,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聚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石油工业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溢油事故频发、工业废水排放入海、油船泄漏等等,不但给海洋生态及人类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而且还使得有限的资源白白浪费。因此,优质吸油树脂材料的研发已经成为现阶段一个重大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的高吸油树脂大体包括四大类,分别是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烯烃类高吸油树脂、聚氨酯发泡类高吸油树脂和改性天然高吸油性树脂。烯烃类高吸油树脂虽然对一些油品的亲和性能更加优越,但是由于含有多个碳原子的烯烃来源较少,以致其价格过于昂贵;改性天然高吸油性树脂更接近于传统高吸油性树脂,但存在吸油速率较慢、保油能力低等问题;聚氨酯发泡类吸油材料则存在吸油后强度低、回收不方便和保油性能差等缺点,不能在使用时发挥良好的吸油效果。故实际应用中多采用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DOW化学公司开始研究高性能吸油树脂材料之后,国内外相继开始研究各种类型的高吸油树脂。高吸油树脂具有一定的三维网状结构,粒子内部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多种油品具有一定的吸附性。日本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如日本专利平05-15777、平05-32708和平05-209017等公开了丙烯酸长碳链烷基酯高吸油树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69090)公开了一种高吸油树脂,其以橡胶和烷基苯乙烯为原料,以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乙烯酸酯类物质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高吸油树脂。但上述专利所述内容及产物多存在产品形态难以控制、粒子粘结性强、制备工艺复杂、吸油速率慢和吸放油可逆性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相应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高吸油树脂能有效提高树脂的吸油倍率和保油能力,同时使吸油树脂的形貌得到大幅改善,因而在海上漏油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其制备原料包括聚合单体、分散相、引发剂、交联剂、主分散剂、辅分散剂、致孔剂和本身具有吸油能力的弹性体;
所述聚合单体是由一种丙烯酸酯类单体、一种长链烷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一种短链烷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组成的。
本发明除了使用长链烷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树脂引入长链侧基,以增加其对汽油、煤油、机油、柴油等长链非极性油品的吸收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适当比例的短链烷基酯作为硬单体以达到调整粒子软硬程度的目的和改善由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加入使得合成后粒子粘性大易团结的问题,从而制备出形貌单一、分散良好、保存和后处理容易的吸油树脂。而短链烷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侧基则可提高对苯、甲苯、四氯化碳等极性油品的吸收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7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户外体育休闲器材
- 下一篇:一种可压缩可拉伸自修复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