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入受限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可控质量边界确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86957.8 | 申请日: | 2017-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3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平;陈诗瑜;朱战霞;代洪华;魏锦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受限 空间 合作 目标 可控 质量 边界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入受限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可控质量边界确定方法,通过采用质量比对惯量参数中目标部分的替换,设计带有执行机构饱和的控制律,推导质量比与控制输入之间的关系。利用非线性规划理论,获取控制饱和下的最大质量边界,得到可控质量区间。在小卫星抓捕大型目标时,明确追踪航天器质量和目标质量比对控制系统的明确影响,以及本体执行机构输入受限情况下可控的目标质量边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输入受限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可控质量边界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空间机器人进行的在轨维修(On-orbit servicing,OOS)中,在抓捕后阶段,由于在追踪器和目标之间存在初始相对速度/角速度,抓捕后组合体姿态的整体姿态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会损害捕获机构或影响后续任务。此外,为了随后可能进行的例如姿态定向或轨道机动任务,抓捕后组合体的姿态需要按照期望变化。因此,必须对抓捕后组合体的姿态控制进行研究。
然而几乎没有研究考虑追踪航天器和目标之间的质量比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且通常在研究中,均认为目标的质量远小于追踪航天器的质量,这会导致目标带来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而如今,目标与追踪航天器的质量比正有逐渐加大的趋势:1)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大型空间碎片残骸或小行星的抓捕计划,如NASA的AMR计划,该计划是一个典型的大目标计划,其针对的小行星质量达到了2.5-13×105kg。由于低成本低能耗及高灵活高机动的优点,小卫星以及微小型卫星的应用愈发广泛,通过小卫星执行抓捕任务的概念计划也纷纷出炉,而通常目标的质量要远大于实施抓捕操作的小型微型。同时,大型空间碎片的存在极大的威胁了在轨航天器与航天员的出舱任务。即针对目标质量大于追踪航天器质量的抓捕后组合体控制研究亟待进行。
综上所述,出于明确本体目标质量比与追踪航天器控制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输入受限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可控质量边界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输入受限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可控质量边界确定方法,在小卫星抓捕大型目标时,明确追踪航天器质量和目标质量比对控制系统的明确影响,以及本体执行机构输入受限情况下可控的目标质量边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设定目标/本体质量比系数,得到含有该系数的组合体转动惯量表达式;
步骤二、设计输入受限下的组合体姿态控制律,得到质量比系数与受限控制输入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结合控制律,通过非线性规划计算最大质量边界。
所述步骤一中,设定目标/本体质量比系数,替换目标质量相关项,得到含有该系数的组合体转动惯量表达式。
所述步骤二中,通过控制律设计得到质量比系数与受限控制力矩之间的关系式。
所述步骤三中,通过非线性规划计算最大质量边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通过采用质量比对惯量参数中目标部分的替换,设计带有执行机构饱和的控制律,推导质量比与控制输入之间的关系。利用非线性规划理论,获取控制饱和下的最大质量边界,得到可控质量区间。在小卫星抓捕大型目标时,明确追踪航天器质量和目标质量比对控制系统的明确影响,以及本体执行机构输入受限情况下可控的目标质量边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抓捕非合作目标后组合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入受限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可控质量边界确定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69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