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冻型翻斗雨量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6312.4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湘涛;汪家林;黄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G05D2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60 | 代理人: | 潘文林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冻 翻斗 雨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量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冻型翻斗雨量计。
背景技术
雨量计是一种气象学家、水文学家和灾害学家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某地区降水量的仪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类型的雨量计被设计并应用,如翻斗雨量计、容栅雨量计、虹吸雨量计等。这些雨量计在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由于上冻而失效,无法再进行降雨量监测。因此需要一种防冻型雨量计,以便在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能够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冻型翻斗雨量计。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冻型翻斗雨量计,包括上开口的金属筒,所述的金属筒内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集雨斗、翻斗和两个导流槽,所述的集雨斗内安装有雨雪传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集雨斗的下部安装有用于对集雨斗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翻斗的外部安装有用于对翻斗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装置,位于集雨斗下部的金属套筒内安装有筒内温度传感器,金属套筒内安装有控制器,雨雪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和筒内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启动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并保持恒温。进一步的,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并降水时,由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加热进行加热,保持筒内温度>0度、<4度;当环境温度高于0度时,则不进行加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加热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真空隔温层。
所述的控制器为数字中控卡。数字中控卡进行雨雪判断、温度判断、加热控制、数据采集、储存和发送。
所述的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均为热阻丝。
两个导流槽分设在翻斗两侧的下部,每个导流槽的一端均具有用于接收翻斗流出的雨水的上开口,每个导流槽的另一端均具有贯穿金属筒的排水口。
所述的两个导流槽的外部均安装有用于对导流槽进行加热的第三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同样的,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并降水时,由第三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保持筒内温度>0度、<4度;当环境温度高于0度时,则不进行加热。
所述的第三加热装置为热阻丝。
所述的集雨斗的底部设置有漏液口,漏液口内安装有导流滤网漏斗,导流滤网漏斗的上部设置有滤网罩。
所述的金属筒内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支架,翻斗安装于支架上,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盛接集雨斗漏下的雨水并将雨水导入翻斗的漏斗。
所述的控制器安装于底座上。
所述的翻斗旁安装有磁性计数器,从而便于记录翻斗翻转次数。
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水平仪。
所述的金属筒固定于地面上或其它稳定部位。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启动或关闭加热装置,解决了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的雨水上冻导致的翻斗式雨量计失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筒,2-集雨斗,3-翻斗,4-导流槽,5-雨雪传感器,6-环境温度传感器,7-第一加热装置,8-第二加热装置,9-筒内温度传感器,10-控制器,11-第三加热装置,12-导流滤网漏斗,13-滤网罩,14-底座,15-支架,16-漏斗,17-水平仪,18-真空隔温层,19-磁性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冻型翻斗雨量计,包括上开口的金属筒1,所述的金属筒1内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集雨斗2、翻斗3和两个导流槽4,所述的集雨斗2内安装有雨雪传感器5和环境温度传感器6,集雨斗2的下部安装有用于对集雨斗2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7,翻斗3的外部安装有用于对翻斗3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装置8,位于集雨斗2下部的金属套筒内安装有筒内温度传感器9,金属套筒内安装有控制器10,雨雪传感器5、环境温度传感器6、第一加热装置7、第二加热装置8和筒内温度传感器9分别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启动第一加热装置7和第二加热装置8加热并保持恒温。进一步的,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并降水时,由第一加热装置7和第二加热装置8加热进行加热,保持筒内温度>0度、<4度;当环境温度高于0度时,则不进行加热。
所述的控制器10为数字中控卡。数字中控卡进行雨雪判断、温度判断、加热控制、数据采集、储存和发送。
所述的第一加热装置7和第二加热装置8均为热阻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6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