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流耐受试验回路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6063.9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7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姚为正;胡四全;范彩云;常忠廷;才利存;徐涛;邱育林;董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直流 断路器 电流 耐受 试验 回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流耐受试验回路及方法,包括串联连接的直流电源、电抗器以及用于串设直流断路器试品的测试支路,测试支路的两端并联有用于转移测试支路中的电流的辅助开关阀支路,辅助开关阀支路中串设有至少一个全控型开关器件。本发明通过将辅助开关阀支路和用于串设直流断路器试品的测试支路并联连接,在直流断路器电流测试过程中,由辅助开关阀支路辅助控制流经测试支路的电流,保证了直流断路器试品测试电流相对稳定性,避免了将直流电源直接通过电抗器加载到直流断路器试品时测试电流缓慢变化的现象,可以精确控制直流断路器试品的电流加载时间,提高了模拟真实电流的精确性以及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流耐受试验回路及方法,属于高压直流断路器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输电方式,目前全世界的直流输电工程约100个,我国直流输电工程也有10多个,总容量超过18GW,总输电距离超过7000km。目前,中国电网已进入了一个交直流互补的时代,直流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大电网发展中体现出来的优越性,使得我国电网面临空前发展的局面。由于直流输电具有送电距离远、送电容量大、控制灵活等特点,因此在运、在建及规划建设中的直流输电工程已经和即将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中承担主要送电任务,在未来全国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压直流断路器是直流系统中的核心设备,由于直流输电电流及电压连续不间断,电网设备出现故障时短路电流上升极快,只有采用高压直流断路器才能实现故障电流的快速断开,降低故障冲击,并能在故障清除后实现快速启动。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流耐受试验是高压直流断路器所有试验中的重要试验项目,主要考核直流断路器在实际系统中运行工况下的耐受电热应力。
在现有的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流耐受试验中,通常采用测试电源给直流断路器试品直接上电的形式,在导通或者关断直流断路器试品的过程中,由于测试电路中电感的作用,流经直流断路器试品的电流不能突变,导致直流断路器试品模拟真实电流不精确,加载电流时间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流耐受试验回路及方法,用于解决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耐受试验过程中模拟真实电流不精确导致加载电流时间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流耐受试验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直流电源、电抗器以及用于串设直流断路器试品的测试支路,所述测试支路的两端并联有用于转移所述测试支路中的电流的辅助开关阀支路,所述辅助开关阀支路中串设有至少一个全控型开关器件。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开关阀支路包括两个以上的全控型开关器件,所述全控型开关器件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全控型开关器件为IGBT。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源为两组背靠背运行的六脉动换流器。
进一步的,所述IGBT并联有保护晶闸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流耐受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控制导通辅助开关阀支路,调整流经辅助开关阀支路的电流为高压直流断路器试品的所需测试电流;
步骤2,控制导通串设直流断路器试品的测试支路,将测试电流由辅助开关阀支路转移到测试支路,并控制关断辅助开关阀支路;
步骤3,达到设定的测试时间后,控制导通辅助开关阀支路,将测试电流由测试支路转移到辅助开关阀支路;
步骤4,控制关断测试支路,当测试电流全部通过辅助开关阀支路后,控制关断辅助开关阀支路。
进一步的,通过控制串设在辅助开关阀支路中的全控型开关器件控制辅助开关阀支路的导通和关断。
进一步的,所述全控型开关器件为IGB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60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