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色氨酸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脓菌素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6038.0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2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蔡挺;张顺;费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挺 |
主分类号: | A61K31/405 | 分类号: | A61K31/405;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马素琴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氨酸 抑制 铜绿 假单胞菌产 绿脓 菌素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色氨酸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脓菌素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D-色氨酸(D-tryptophan,D-Trp)是一种浅褐色的晶体,分子式是C11H12N2O2,分子量204.23g/mol,熔点是282-285℃。D-色氨酸的分子结构图如图1所示。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除了顽强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自身还能产生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包括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鼠李糖脂、凝集素等,对患者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其中绿脓菌素由phzABCDEFG操作子编码,其毒性作用主要体现在:绿脓菌素能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并促进PGE2及IL-6,IL-12的释放来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与患者干干铜绿假单胞菌后的疼痛及损伤有关;能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杀伤细胞;降低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及衰老相关分子的表达;可通过线粒体活性氧及线粒体酸性鞘磷脂酶诱导中性粒细胞死亡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D-色氨酸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脓菌素中的应用。D-色氨酸能有效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的产生,且D-色氨酸的起效浓度低,毒副作用小,对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创面及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D-色氨酸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脓菌素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申请人经过试验发现,D-色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脓菌素的抑制率:D-色氨酸浓度为5mM时的抑制率>15%,D-色氨酸浓度为10mM时的抑制率>55%。由此可见,本发明的D-色氨酸可减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毒力因子的产生,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毒性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辅助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D-色氨酸可用于辅助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中,可以广泛应用于创伤、烧伤、供皮区以及其它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且安全性高,应用人群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辅助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所述药物中含有D-色氨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药物的剂型为乳剂、膏剂或溶液剂。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将D-色氨酸制成更多剂型,并应用在医用材料上,能更广泛的发挥D-色氨酸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的产生,减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的毒性作用,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更优选的治疗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D-色氨酸可降低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绿脓菌素的产生,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毒性作用。
2.D-色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脓菌素的抑制率:D-色氨酸浓度为5mM时的抑制率>15%,D-色氨酸浓度为10mM时的抑制率>55%。
3.D-色氨酸可用于辅助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中,可以广泛应用于创伤、烧伤、供皮区以及其它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且起效剂量小,安全性高,应用人群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D-色氨酸的分子结构图。
图2是绿脓菌素标准品的工作曲线。
图3是本发明D-色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产绿脓菌素的影响。
图4是本发明D-色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phzA基因表达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挺,未经蔡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6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