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队目标合并机动模式下的跟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5783.3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2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鹏;潘新龙;董凯;刘瑜;夏沭涛;林雪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F17/16;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队 目标 合并 机动 模式 跟踪 方法 | ||
1.一种编队目标合并机动模式下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整体机动跟踪模型获得目标的状态更新值和然后进行合并的判别,具体描述为:
当编队U1(k-1)和U2(k-1)合并成U(k)后,U1(k)和U2(k)中的目标属于同一个编队,各目标间的空间距离和运动方式应该满足编队的定义,所以首先需要基于U1(k)和U2(k)重新进行编队的分割;设和为U1(k)和U2(k)中任意两个目标的状态更新值,若
则判定这两个目标属于同一个编队;式中,d0为常数阈值;γ为服从自由度为nx的χ2分布的门限值,这里nx为状态估计向量的维数;且
基于编队分割中的循环阈值模型完成k时刻编队的重新识别,设识别后得到一个新的编队若则编队的合并完结,其中TU(k)为编队U(k)中的目标个数;否则利用k+1时刻的关联编队量测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进行编队的合并判别;
所述整体机动跟踪模型的建立方法为:先求取整体编队的加速度、编队内目标的外推,然后是波门的建立、杂波剔除模型及点迹合并模型的建立及关联量测的获取,最后是目标状态进行更新;
所述杂波剔除模型及点迹合并模型的建立及关联量测的获取的具体方法为:
根据Ni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剔除杂波,确定的关联量测其中为编队U(k)中第i个目标航迹的一步预测值;Ni为中量测来源的传感器个数,为落入关联波门的量测集合
①若Ni≥2,首先需要建立点迹合并模型,利用广义S-D分配的原则进行静态互联,根据静态关联结果对各传感器量测进行组合,消除多个传感器对应同一目标的冗余信息,并对各组合进行有效性判断,然后将被接受组合中所有量测点进行点迹压缩以获得一个等效量测点,实现多传感器点迹互联,同时剔除中的其他点迹,达到消除杂波的目的,最后选取等效量测点为互联量测
②若Ni=1,不需要建立点迹合并模型,选取中与空间距离最近的量测为关联量测其中为中量测个数;
③若Ni=0,基于获取虚拟量测为关联量测且
式中,H(k)为量测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57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