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加氧输送系统的逆止阀及液态加氧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5144.7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6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飞;王钊;张小宏;郭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4 | 分类号: | F16K15/04;F16K2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输送 系统 逆止阀 | ||
一种液态加氧输送系统的逆止阀及液态加氧输送系统,弹簧弹力作用在逆止阀球上,游标可沿螺纹杆上下滑动,弹簧的预紧力可通过游标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螺母的旋动可调节游标的位置。该逆止阀结构,分别应用于输送泵液力端的入口和出口,在活塞后退时,输送腔的负压以及上逆止球阀的弹簧恢复力作用下,逆止阀球压紧在阀座上面,实现密封,同时,下逆止球阀的阀球在外部溶氧水压力和输送腔的负压下,克服弹簧的弹力打开,溶氧水进入到输送腔,完成吸入过程;活塞前进做功时,下逆止阀阀球在弹簧弹力以及输送腔正压力下,压紧阀座实现密封,同时,上逆止阀阀球在输送腔正压力下,克服弹簧弹力开启,溶氧水实现单方向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行业液态加氧输送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套用于液态加氧输送系统的逆止阀及液态加氧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泵输送系统采用两个逆止阀门,通过逆止阀的相互配合达到单向输送的目的。但是由于逆止阀阀瓣或者阀球每次起跳高度均为最大值,即结构设计的固定值,因此当输送流量较小时,阀球或者阀瓣的起跳高度偏大,不能及时回落密封,导致输送流量大于控制值。另外,传统的逆止阀要求输送介质为常压或者负压,对于带有一定压力的介质,由于泵入口逆止阀没有做限制,因此会出现自流现象,影响输送的精确性。在电力机组液态加氧系统中,由于电力机组负荷每天的变化不断加大,精确控制溶氧值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溶氧水输送流量是控制给水溶氧值的主要变量,并且自身带有一定的压力,输送泵若采用传统的逆止阀结构,会增加阀球起跳高度带来的流量干扰因素,不利于液态加氧对溶氧值的精准控制。
传统的弹簧式逆止阀虽然对阀球进行了弹簧限位,但弹簧弹力属于固定常量,在输送介质压力等级变化时,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液态加氧输送系统的逆止阀及液态加氧输送系统,能够提高输送泵计量精度,不仅常压下可以精确输送,即便带有一定压力的输送介质,也仍然能够保证线性输送,并且该逆止阀具有可调节性能,可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及时进行调节,拓宽了输送介质的压力范围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态加氧输送系统的逆止阀,包括逆止阀体7,阀座6安装在逆止阀体7内,密封圈8套装在阀座6的密封槽内,逆止阀球5压在阀座6的内孔上,通过与阀座6内孔的锐边配合实现线密封,螺纹杆11通过球罩9作用在阀球5上,游标3通过螺纹配合与螺纹杆11连接,游标3通过两个导杆10始终处于阀体7顶部的内孔里,弹簧4置于游标3和球罩9之间,孔板2置于阀体7顶部的内孔顶部,并通过孔板2的圆孔将螺纹杆11定位居中,调节螺母1与螺纹杆11为一体结构,置于孔板2的上方;阀体7可通过螺纹与外部管路连接。
弹簧4的弹力作用在阀球5上,可对阀球起跳高度和回落时间进行限制。当调节螺母进行旋转时,游标3可在螺纹杆11上进行滑动,弹簧4的弹力可根据需要进行人工调节。若输送介质压力较高,可调节下逆止阀的调节螺母1,提高弹簧4的预紧力,避免输送介质自身压力将阀球5顶开,影响输送精度。
通过游标3在螺纹杆11上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对弹簧4的预紧力进行调节,通过调节螺母1的旋动,对游标3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一种液态加氧输送系统,在输送泵液力头B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上述逆止阀A,输送腔D内的过饱和溶氧水填充于活塞C和液力头B之间,在活塞C后退时,输送腔D的负压以及上逆止阀的弹簧恢复力作用下,逆止阀球压紧在阀座上面,实现密封,同时,下逆止球阀的阀球在外部过饱和溶氧水压力和输送腔D的负压下,克服弹簧的弹力打开,溶氧水进入到输送腔D,完成吸入过程;活塞C前进做功时,下逆止阀阀球在弹簧弹力以及输送腔D正压力下,压紧阀座实现密封,同时,上逆止阀阀球在输送腔正压力下,克服弹簧弹力开启,溶氧水实现单方向输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5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